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收到《花園寶寶》禮物碟后,我在接受理療時與我的理療師無意間也談起了《花園寶寶》。
“你家兒子這個暑假做些什么好玩的事?”我問到。
他說“我兒子最近特愛看<花園寶寶>。央視晚上放映時間太晚,幸好我家有數碼電視,第二天可以重放。”
“啊!我朋友剛送給我《花園寶寶》的碟片。你覺得好看嗎?”
“我也說不清,沒有太多的話,總在重復吱吱呀呀的聲音。但我兒子愛看,我就讓他看吧。”
我的這位朋友道出了一部分家長的心態:雖然我不太理解這個節目,但因為孩子喜歡我也就順其自然了。
在看完《花園寶寶》前幾集后,我不得不佩服其創作理念和制作班底,他們確實比我們更懂得孩子,更愿意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他們會找到孩子最喜歡的內容,并采取3-6歲寶寶可理解的那份交流方式來與孩子互動。其實,要真正懂孩子,說難其實也簡單,只要爸爸媽媽們做到三個“放低”就能看懂許多原本看不懂的東西。
“放低”視線——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有個真實的故事已被引用了無數次:說是一位臺灣的節目主持人曾發現他的女兒最不愛逛琳瑯滿目的商店,每次領她去,總是哭鬧著不愿進。他很難理解,愛新奇的女兒為什么就不愛琳瑯滿目的商店?一天,他照樣領著女兒在商店里逛,女兒的鞋帶開了,他蹲下來幫女兒系。就在那一瞬間,他發現眼前的景象是多么可怕,從女兒的視角看出去,看到的不是琳瑯滿目的商品,而是大人們的一條條大腿和一雙雙大手,還時不時地磕碰著孩子的臉和弱小的身體。當下,他就立刻把孩子扛上肩頭準備離去,孩子卻突然間又不走了,原來她看見了高高擺放著的玩具。
這個女孩和爸爸的真實故事帶出了一個強烈的隱喻:爸爸媽媽要想真正進入寶寶的世界,就必須蹲下身去,只要站到與孩子同一水平面上, 父母就會發現,在寶寶的眼里,天空有多高,而小小的螞蟻又如此的接近。
這其實也是《花園寶寶》吸引孩子的秘笈之一。在美麗的花園里,花兒永遠是對比強烈的亮色系,高懸的太陽永遠是明媚耀眼溫暖,即便當夜晚降臨the night garden里的燈光依舊奪目。因為,在孩子眼里世界的顏色就是鮮艷的,每時每刻都有沒見過的顏色在跳入眼簾;孩子喜歡太陽,因為只有晴空萬里孩子才能有機會在大自然中放肆玩耍;對于燈光的執著,是因為孩子都怕黑,出于一種天性,寶寶們不喜歡在還未入睡時就一片漆黑,所以依古•比古總愛懸著一盞小燈,香香地睡去。
“放低”身價——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愛的
也許童年已經遠離我們太久了,做了父母后除了對寶寶呵護備至外,總有一份新的角色在控制著自己:作為長輩為寶寶指引成長的路,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不落人后。
媽媽幫寶寶買玩具,想到的首先是“能不能開發智力”而不是“寶寶會喜歡嗎”;媽媽替寶寶選興趣班,也是“媽媽覺得這是對寶寶有益的”,而非“寶寶有強烈興趣的”。所以,媽媽買的玩具可能會超出寶寶的年齡段,會有許多指定玩法,且零件配備周詳,沒有父母陪伴寶寶就“不會玩”。興趣班亦然,寶寶們在媽媽們指定的興趣班里總是興趣索然,有的甚至出現罷學情緒。還有,在寶寶們傾心于玩耍并強烈渴望媽媽們共同參與時,很多父母總是用“忙”“沒時間”來搪塞。其實,深層原因就是父母覺得寶寶的游戲太幼稚,無聊,不值得大人多花時間。
《花園寶寶》一開始就是為孩子講睡前故事。顧名思義“睡前故事”一定有父母參與,所以在片頭總是會有一雙大手在寶寶的手心里劃圈圈,娓娓敘述著一個個發生在夜花園(night garden)的故事。作為故事的敘述者,媽媽當然要和寶寶一起身臨其境,在night garden里跟著Upsy Daisy一起快樂地舞動“Upsy Daisy! Here I come”;幫著可愛的Makka Pakka清洗花園里的石頭;與憨憨的Tomliboos一道指認自己的鼻子。
我陪響響看了好幾集的《花園寶寶》,和他一起用片中吱吱呀呀的語言玩角色扮演,每當看到他天真無忌地快樂地放肆地大笑時,我覺得更了解兒子了,兒子和也我更親密了。
“放低”眼光——模糊一切具象的思維
我身邊很多長輩、家長,凡接觸過《花園寶寶》的成年人,都覺得那花園里的小人們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連根頭發也不長,是個啥東西?!可我兒子一看到Makka Pakka就笑,Makka Pakka一扭屁股他更是笑得收不了。因為,幼兒的腦子是非邏輯性的,太過具象的東西會限制他們“玩耍”似的想象。而大人喜歡具象,因為他們覺得抽象的東西啥都不像,因此也就沒有美感了。更重要的是,父母覺得不具象的東西對孩子也不能講出“一、二、三、四”的實在道理。
這其實就是大人與小人所擁有的不同的“眼光”問題。在寶寶的眼里,一切不具象的東西具有更多的可變性,更多的可“玩”性。就像他們不喜歡做得堅挺有型的中國熊貓一樣。我曾經送過很多咱們的國寶“熊貓”給外國小朋友,他們都把它作為一個紀念品,高高地“供”在了書櫥的最高格上。相反,我給孩子自己做的安撫小熊,雖只有個熊模樣的頭,其他部分一切從簡,但兒子就是愛不釋手,晚上陪著睡覺,旅行拎著上飛機。孩子不需要逼真,卻更需要親近和想象。 文/黃靜潔
下一篇:我教女兒做“環保衛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暑假期間安全很重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