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暑假是孩子們遭遇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溺水、摔傷、燙傷、寵物咬傷、鉛筆刺入腳底板、將大人存放在可樂瓶里的農藥當飲料喝等看似不太容易發生的意外,卻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一瞬間就發生了。8月2日,記者在省兒童醫院的普外科、泌尿科、骨科等科室采訪時,專家們都提醒,暑假期間加強兒童安全教育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
省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鐘燕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過去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感染(包括細菌、病毒等),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這類疾病造成的死亡數量大大減少,而現在意外傷害造成的兒童死亡率已升至第一位。
教給孩子避害知識,實現自我保護
8月2日,記者在省兒童醫院骨科看到了因摔傷骨折入院的三歲半男孩談鑫。談鑫是岳陽人,父母都在國外工作。談鑫的奶奶陳阿姨告訴記者:“談鑫是個比較調皮的孩子,精力非常充沛,經常蹦來蹦去,讓家人老是為他擔憂。”
正是假期,陳阿姨帶著談鑫去走親戚。親戚家也有個小孩,兩個小孩子碰到了一起就特別高興,兩人在沙發上蹦蹦跳跳。陳阿姨說:“我一直叫他們不要跳,不要跳,就一會兒的工夫沒注意到,談鑫從沙發靠背上摔到地上,導致手臂肱骨骨折。孩子的父母都在國外,我怎么跟他們交待喲!”
鐘燕認為,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為了防止孩子受到傷害,他們常常采取了很多保護措施。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和成長的欲望驅使著他們對周圍世界不斷探索,因此,絕對安全的環境是不存在的。如果僅僅采取被動的措施而一味回避,只會讓人感到防不勝防。有些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嚴格限制孩子的各種活動,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反而會發生許多事故。
鐘燕指出,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教給孩子避免傷害的知識,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6歲之前的孩子由于理性思維正處在發育階段,對危險的事情沒有深刻的認識,家長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將危害性告訴孩子。比如,為了讓孩子明白在樓梯口打鬧是很危險的,家長可以用一件舊衣服包起一些零碎物件,然后順著樓梯口扔下去,當孩子看到那些散落的東西時,他對這種危險情況也就有了感性認識,但是不要嚇唬孩子。對于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可以直接告訴他傷害他人的嚴重后果,使孩子有意識地避免危險。
家長要悉心監護,反復提醒防意外
在省兒童醫院普外科,燒傷患兒小佳的媽媽陳女士告訴記者:事發當天,3歲的雙胞胎孩子在家里面玩耍,陳媽媽把燒好的開水放在水杯里面,讓它冷卻,并把它放在了她以為孩子拿不到地方,就放心地去廚房做飯了。就在陳媽媽轉身的時候,小佳看到了那杯水,于是踮著腳尖拿水喝。結果滿杯熱水全都打翻倒在小佳身上,導致她面部、胸部以及腿部均燙傷。
鐘燕指出,燙傷在夏天的發生率高于其他季節,新生兒和1至3歲的孩子是受傷的主要人群。兒童在夏日里衣服穿得較少,有的甚至赤膊,這使得孩子身體沒有遮擋,更容易被燙傷。
孩子年齡小、不懂事,行為意識和行為能力并沒有健全,對待事物沒有很好的認識和判斷,這是造成傷害的主觀原因。
“孩子兩歲之前的安全問題,主要是以防范為主,家長要有很強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鐘燕說,當孩子兩歲以后,家長就要從生活事件中有意識地去教給孩子一些安全知識,比如,看電視時告訴孩子不能亂摸電器;孩子學用筷子吃飯時,提醒他不能將筷子叼在嘴里玩等等。
鐘燕提醒說,“孩子畢竟年齡小,對于有些事情的危害認識不足,一次教育是不夠的,家長需要反復提醒。”
安全教育
家長要以身作則
6月16日,長沙市三汊磯大橋河段,一名男孩在12歲生日前6天不幸溺水身亡。兩年前,也有一名孩子在這里止步人生。
據長沙水警統計,長沙以往每年暑假期間溺水身亡的人數超過40人,其中多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10歲到20歲左右的學生占絕大部分。
據記者了解:由于長沙地段的湘江流域地形比較復雜,漩渦地帶非常多,有些流域由于常年挖掘沙石,河床深淺不一,很容易發生事故。其中尤以湘江猴子石大橋、橘子洲大橋至杜甫江閣、銀盆嶺大橋、橘子洲頭、風光帶親水平臺、瀏陽河東屯渡6處水域最危險。
而鄉村中大大小小的水庫、池塘、溪流看起來平靜無波,其實水情復雜,暗流、涵洞、放水口等都暗藏殺機,一旦事故發生,很難得到及時救助。
鐘燕說,兒童溺水事故有一個共同點:脫離監護人和同伴,獨自在天然水域中游泳。“兒童溺水僅僅兩分鐘便會失去意識,4-6分鐘后身體就會遭受不可逆轉的傷害,發生溺水超過10分鐘,醫生的搶救也無力回天。在游泳這個問題上,家長一定要注意,在沒有監護人陪同和攜帶救生設備的情況下,一定不能讓孩子單獨下水游泳。”
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示范,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經常會告訴孩子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等到綠燈亮才能走,可實際情況卻是家長并沒有認真遵守規則,孩子也犯迷糊了,到底該怎么做?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相關鏈接:
日常安全常識和急救知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危險情況,家長很有必要教給孩子一些急救知識。此外,還要讓孩子記住一些常用的求助電話,如火警電話119、匪警電話110、急救電話120等等,并能說清楚自己所在位置。
電器安全:
教育孩子不要亂動家里的插頭或插座及各種電器。
火的安全:
告訴孩子不要玩火柴或打火機。如果發生火災,先撥打119電話,然后往衣服和毛巾上灑水,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打開門,貼著地面,爬到最近的出口。
防盜安全:
如果孩子從外面回來,發現家門被撬開,千萬不要進門,因為小偷有可能就在里面。發現情況后要迅速去鄰居家或物業公司求助。
防止走失:
在孩子剛學會說話時,就要告訴他家庭地址、爸爸媽媽的姓名、自己的名字。孩子大一點時,盡量讓孩子知道父母的電話和單位。告訴孩子,去外面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也不要跟陌生人走。
遇人求助多個心眼:
告訴孩子,對于陌生人問路、請求協助尋找丟失的寵物之類的事要保持警惕,這是犯罪分子誘拐兒童的普遍伎倆,不要隨便跟人走。
不要只防陌生人:
父母常會叮囑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其實,孩子并不一定懂得什么是陌生人,在他們看來,只有那些面目兇惡的人才像壞人。而事實上,許多想侵犯孩子的人通常會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
勇敢地說“不”:
有人想威逼孩子做無禮或危險的事時,孩子要勇敢地說“不”。
給孩子必要的性教育:
孩子到了四五歲,父母就應向孩子說明哪些部位是個人隱私區,任何人無權隨意接觸。即使是醫生檢查身體,也要有監護人在場監督。
下一篇:放低身價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暑期趣味又創意的扎染制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