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在1~2歲這個階段,你要做好他大發脾氣的思想準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發脾氣,有的比別的孩子發得更多些。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學會如何防止和承受孩子的脾氣。
為什么會大發脾氣?
你已經趕不及準時上班了,但是還有一只鞋子找不到。你翻遍了鞋柜,一邊還嘟囔著自己的這一天算是完蛋了。你漸漸地越來越煩躁,發瘋似的翻找不見了的鞋子,鞋柜里的東西被你扔得到處亂飛。在惱怒當中,你沖出臥室,準備找個人來罵一通,于是你怒氣沖沖地一把拉開房門,門上的把手重重地撞在了墻上。就在你剛要開始大吼的時候,你的配偶站在了你的面前,提著你那找不到的鞋子,它是在你滿腔怒火時扔到一旁的床罩底下找到的。你感到十分尷尬。你注視著墻上被門把手撞出的凹痕,這是你大發雷霆所留下的永久紀念。這樣的情形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如果我們對壓力聽之任之的話,壓力就會隨時侵擾我們。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懂得如何在挫折當中保持平和的心態。
下面我們來看看一個沖動的小家伙,他渴望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卻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把這樣的孩子和一個阻止孩子、用武力硬把孩子從他的目標當中拉回來的權威人物結合在一起加以考慮,你就能明白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孩子的大發脾氣。特別是如果你大吼大叫地對孩子說“不”、猛然地把孩子拉回來的話,孩子不發脾氣才怪呢。
突然地大發脾氣是嬰兒成長發育過程中正常的副產品。寶寶們是按照“只管去做”的原則來行事的。他們的欲望總是比他們的智力和運動能力超前一步,這讓他們保持不斷地上進。他們需要堅韌的個性以激勵自己去征服各種新的環境。發脾氣是孩子們以及他們的父母為成長和學習而付出的代價。
另一方面,發脾氣也是由于嬰兒發育過程中的這么一個現實情況:智力和運動技能的發育比語言要快得多。在孩子能用語言進行表達之前,他早就懂得了他要的是什么以及他有怎樣的感受。由于此時他還不具備表達挫敗感的語言能力,他就只能以行動來表達——大發一通脾氣。不合邏輯的思維也是造成脾氣發作的原因之一。寶寶們還不能合理地推斷出他們的行為會造成什么結果。他們想把方形的塞子塞到圓形的孔里,想把方塊摞到圓球的頂上,想要讓小狗把剛才給它的餅干(已經吃掉了)還回來。他們的想法與大人根本就不一樣:“既然媽媽能夠十分快樂地擺弄那把大刀子,為什么我就不能用它呢?“當孩子的這些意愿實現不了時,他傾注在自己各種嘗試中的所有強烈情感就會一下子爆發出來。
學步期孩子語言能力的重要作用
語言能夠支配情感和挫敗感。父母與他們的嬰兒或大一點的學步期的孩子交談,在日常的生活起居中教孩子們說話,他們這是在使孩子具有應對挫折和強烈情感的本領。如果學步期的孩子在沖突發生時已經會說一兩個詞的話,那么他就常常會與你合作,因為這一兩個詞的說出讓他對正在堅持的主張有了支配權。
容易發脾氣的孩子。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脾氣。有著高需求的嬰兒,有著強烈愿望的兒童,以及那些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都很容易產生大發脾氣的行為。他們難以達到心境的平和——一種能幫助人們從生活的諸多失敗中振作起來、恢復鎮靜的內心情感平衡。他們存在著兩方面的情緒問題:他們比別人更容易揭開自己的情緒“蓋子”,而且一旦揭開了這個“蓋子”就很難把它再蓋回去。
使孩子們容易大發脾氣的某些個性,比如敏感、堅韌、有決心和有創造性等等,都十分有益于孩子智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作為父母,你的任務之一就是對孩子的這些品性加以引導,使它們產生出讓人高興的結果。現在你已經懂得了你那總是十分討人喜歡的寶寶為什么偶爾會變得脾氣乖戾,下面我們就來教你如何阻止孩子發脾氣,以及當孩子發脾氣時如何正確處理。
防止孩子發脾氣
消除不良行為的最佳途徑是對良好的行為加以鼓勵,這是貫穿本書的一個主題。這個原則也適用于防止孩子發脾氣。你應該消除那些引起孩子情緒煩躁的條件,鼓勵對情緒穩定具有增進作用的各種因素。
實行依附性養育。我們注意到,那些經常被父母帶在身邊的嬰兒,以及發出的各種暗示得到了敏感回應的嬰兒,他們更快樂,不太容易發脾氣,并且能夠駕馭情緒煩躁的波動起伏,不讓它強烈地爆發出來。由于他們的行為發自一種內心的平和,因而就不太會做出沖動的行為或者大發脾氣。然而,那些在養育中很少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們往往不能從情感的狂風暴雨中恢復平靜。依附性養育的父母能很好地讀懂他們的孩子,因此他們會本能地創造各種條件,使孩子盡量不大發脾氣。你應該盡可能多地、盡可能頻繁地采用依附性的、滿懷親情的養育方式(參見17~26頁“做滿懷親情的父母——兒童早期教育的關鍵”)。依附性養育的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使你能夠輕松自如地應對孩子的大發脾氣。
確定發脾氣的起因。孩子的勃然大怒經常會發生在對父母來說最不方便的時候:你正在打著電話;正在超市購物;或者正在忙于處理自己的事務。你可以做一個孩子發脾氣的日記,記錄孩子發火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厭煩了、累了、病了,還是餓了、受了過度的刺激?你可以準備一張孩子的行為表。制作這張表格將有助于你分析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和觀察它也能幫助你創造一些條件來鼓勵孩子做出平和的行為。你可能會發現,在孩子午睡或上床睡覺之前,或者在父母正忙著做晚飯的時候,脾氣爆發最有可能發生。如果整個上午你都在朋友家玩,那么你回到家的時候,孩子就很可能會大發脾氣。這個行為表可能會反映出,在父母做飯的時候如果允許孩子來幫忙并且來嘗一嘗飯菜的話,孩子會有良好的表現。你應該從孩子童年經歷的這些一點一滴當中進行學習,這樣你就不會重蹈覆轍。如果你發現防止孩子發脾氣的某個辦法很管用,那下次就應該采用這個辦法。
即使你做了最大的努力,孩子的脾氣還是會時不時地爆發出來,你應該試著盡早去驅散它們,并且要了解處于學步期的孩子發脾氣的征兆——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的身體語言。我們的勞琳非常急躁,一點挫折就能夠引起她大發雷霆。一次,她要把卡在了沙發底下的玩具拿出來,我們站在一旁看著她,她一邊用力地拉玩具,嘴里還一邊嘟嘟囔囔地發著牢騷,臉漲得通紅。在她自己勞而無功地拉了一兩次玩具之后,我們就早早地介入到了她的努力中。一旦她開始這樣嘟嘟囔囔地發牢騷,她就不會再有正常的思考。我們的其他孩子在那個年紀都有比較好的耐心,如果他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會站在后面旁觀,讓他們有更長的時間去自己設法解決困難。在教養容易發脾氣的孩子的過程中,你必須學會掌握好平衡,弄清楚什么時候應該站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什么時候要介入進去。
然而,千萬要注意,決不能把你的孩子保護得不遭受一丁點的挫折。父母很可能會十分周到地安排性情溫和的孩子的生活,以至于他受不到一定的、有利于他成長的挫折。這樣,他就將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絲毫不懂得怎樣去對自己說“不”,也不懂得怎樣去面對挫折。一個孩子如果沒有遇到過一些問題的話,那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怎樣去解決問題。
了解你自己。有些學步期孩子的行為常常會打開父母怒火的開關,而有些父母的怒火開關又十分地敏感。如果容易發脾氣的孩子遇著了性子急躁的父母,那么很可能爆發嚴重的沖突。你應該確定孩子的哪些行為容易讓你生氣,這樣你就能知道什么時候該趕快采取措施,使你和孩子免受相互之間的傷害。你應該評價一下自己會怎樣對孩子作出反應。如果你自己都常常失控地大發脾氣,那就應該尋求專家的幫助,以關閉你的怒火開關。
我的孩子什么時候表現最好動 我的孩子什么時候表現最差
我關心她的時候 下午去購物的時候
她休息得很好的時候 我忙碌了太長時間的時候
她被包在三角吊帶中的時候 周圍有太多的吵鬧的時候
她忙著做事情的時候 她很厭倦的時候
當孩子
“火山爆發”的時候該做些什么
即使你盡了最大努力來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情,并且在家里營造氛圍來防止孩子發脾氣,孩子有時還是會脾氣發作。你千萬不要為此而惱怒。正常的脾氣發作源自于孩子的成長和他的性情,并不是由于你的教養不當造成的。下面列舉了當孩子這座小火山在自己家里、在公共場所或者在祖母家里爆發時,你應該如何來應付。
發脾氣是受到挫折所造成的(你學步期的孩子正在嘗試一項很復雜的“工程項目”,當出現差錯時,他會大叫大嚷),所以千萬不能忽視他對于幫助的需要。你應該把孩子的脾氣爆發當成你與他親密聯系的良機:通過幫助孩子擺脫困境,你就在他的心里確立了權威和信賴。你要伸出手來幫助他,給他以安慰地對他說“沒關系”,并且要把他的努力引導到整個任務中比較容易做的部分上去(舉例來說,你先把襪子在腳上套上一半,然后再讓他把襪子拉上去)。
有時候孩子們只是需要宣泄一下被壓抑的情感。你可以幫孩子說出他自己還不懂得表達的心情:“媽媽不讓你再吃糖,你很生氣。”在另一些時候,當孩子們已經失控時,他們很想要一個高大、充滿智慧的人來親切地抱著他們、安全可靠地監管他們。你可以嘗試對他說:“你生氣了,我來抱抱你,直到你能夠控制自己,因為我愛你。”要不了多久,孩子的脾氣就會平息下來,你會感到身體拼命扭擺著的孩子像融化了一樣乖乖地靠在你懷里,似乎在感激你把他從他自己造成的麻煩中解救了出來。
你應該在孩子發脾氣的過程中摸索你解決它的辦法,要避免強迫性的制止。如果在孩子發脾氣時你把他抱住會讓他更為暴躁、脾氣發作得更加厲害的話,那就松開你的手,別再抱住他。你的孩子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憤怒。
對于2歲以下的容易發脾氣的孩子,差不多每次發脾氣的時候你都需要用把他抱住的方法來對付他。他還不會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你有力的臂膀在適當的位置把他抱住,這實際上給了他一個信息:由于他已經失去了控制,因此你參與進來幫助他去把握好自己。你的話他可能聽得進去,也可能聽不進去,但你都應該在他的耳邊輕柔地說一些讓他安心的話,比如“媽媽在這兒,我會幫你的。告訴我你想要什么?”等等。如果你不能好好地控制他,而且他確實弄傷了你,那就平靜地把他放下來,讓他待在你的旁邊,你盡可能地靠近他,又不要讓他傷著你。什么時候要把孩子抱住,什么時候只需旁觀,這要根據孩子每一次發脾氣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下一篇:愛孩子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的純真想法和應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