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社會憂慮——孩子沒有童年
周日中午,跟另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四歲多的小朋友從文化路口一個早教中心出來——后面跟著幾個學生,是幾個嘰嘰喳喳的女孩子,她們邊走邊說,說的是——這么小的孩子就背上書包了!
真可憐!
孩子沒有童年!
我和那個媽媽相視一笑,有些啼笑皆非。一方面我有些理解這些大孩子們憤激的立場,而另一方面,我又理解一個母親的不得不如此。最重要的是,我非常知道,讓孩子一周上一次兩次早教課,對他們不是痛苦,而是快樂!不過這也折射出,整個社會都在憂慮關于我們的孩子幸福感的問題。
那么,是不是說明,這一代的孩子幸福感有限呢?
幸福調查——入學前后,界限分明
受此啟發,記者在六一節來到之際在身邊朋友和網友中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調查12歲以下的孩子的幸福感的問題——調查結果有一個明顯的分水嶺——當然跟我問到的家長圈子小也有關系。
調查很簡單,就是請媽媽們問孩子——寶貝,你幸福嗎?雖然牽涉到有能夠表達和不能夠表達的孩子,但是還是明顯發現——未曾入學的孩子,幾乎答案都是幸福。
但是已經入學的孩子,在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反應明顯不積極,不熱烈。有勉強說幸福的。有直接說很累的。也有說在家比在學校幸福的。也有耍酷不說的,也有冷笑一聲反問家長的——什么是幸福啊?
這個答案很沉重。
為什么隨著長大隨著入學,孩子的幸福感會降低呢?他們還稚氣未脫,天真未泯,為什么屬于孩子的快樂卻先行從他們身上撤退了呢?
外教云——中國學生太累
新浪博客最近有一篇文章很受關注——外教說:中國學生太累。
那個美籍外教在中國任教多年,一個體會就是做中國學生太辛苦,他的大概意思是:中國孩子承受了來自父母、老師和同齡人的巨大壓力。在這里,重點被放在了標準化測試上,而在美國,學生們首要重視的是他們的社會能力的發展!
中韓家長——盲目望子成龍
是這樣嗎,記者走訪了身邊的外教朋友——
鄭大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來自韓國的教育學博士姜星炫教授認為:那個美國外教說的情況不止在中國存在,在韓國也存在。他認為韓國和中國的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就是追求名校,為了能讓孩子上名校不惜一切代價。
中國家長和韓國家長都一樣對孩子有著不切實際的高期望以及放不開、不放手甚至為孩子不惜一切代價的心態。在韓國有鷹爸爸、大雁爸爸、企鵝爸爸的說法,是指那些不惜一切代價送孩子出國的家庭——貴族級別的鷹爸爸可以隨時乘飛機前往子女留學的國家;大雁爸爸可以利用偶爾的假期里去看望子女;企鵝爸爸不會飛只能在國內努力為子女掙在國外的學費。
韓國以前有“象牙塔”的說法,現在則有“牛骨塔”的說法,是說那些很窮的農民為了讓孩子上好的學校只好把家里的耕牛都賣掉。韓國的名校和中國一樣難考。學生們晚上很晚才能回家休息。小學三四五年級的生活,已經被夸張地比喻成地獄生活。
孩子沒問題,家長有問題
鄭州一中的波蘭裔美國外教Voytek來中國8年了,這些年一直接觸學生,接觸大大小小的中國孩子。他對這個問題非常有感覺,他認為:孩子不快樂,孩子不成功,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
在中國,家長都喜歡為孩子安排好一個成長模式——上貴族小學,上重點中學,上名牌大學,然后當公務員,捧鐵飯碗。可是在美國,沒有家長會這樣安排孩子的成長。對于孩子,哪怕賣羊肉串,只要你快樂,父母也會支持。雖說美國也會有法學院醫學院比較熱門。但是最后能夠勝出上這些法學院醫學院的一般都是在這方面非常有天分的孩子,而不是被父母強制去念的。
Voytek認為中國家長比孩子死板。他們都會為孩子選擇那些往清華送了多少學生、往北大送了多少學生的學校,他們迷信這個。
只會給標準答案=不會教書
還有學校教育這塊,他覺得這里的學校不讓孩子“想”,只給孩子提供一個標準答案,然后你背下來、記住就完了。
Voytek認為這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所以中國的孩子沒有自己的觀點,只有標準答案。在課堂上,任何一個題目都居然可以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不同個體的觀點也居然都是一致的。這太扭曲了!在美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觀點,擁有新穎別致的觀點才會得到褒贊。
下一篇:不當的早教等于早跌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對校園留守兒童多些關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