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每年都會爆出著名學府學生自殺的新聞,有本科生、碩士生,也有博士生。能考進全國一流大學,從本科讀到博士,都優秀到這種程度了,為什么還會想不開?
越是名校學生,壓力越大,因為他們背負著太多的期望,他所處的位置本身就是極大的壓力,要保住這種優秀,本身就極其艱巨。
正因為他們的優秀,所以他們更害怕平庸,害怕讓家人和社會失望,這是所有優秀者的共同心病。其實,許多優秀者比常人更脆弱,他們長期生活在別人的控制下,總是壓抑自己去符合家人或社會的要求,長此以往,會失去自己,失去生活的樂趣,一旦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崩潰。
人的優秀總是相對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如果遍山都是老虎了,不光猴子稱不了大王,就是真正的老虎,也可能淪為普通動物。優秀的人,總想進入更優秀的環境,在更高的層面上與人競爭。視野廣了,看得多了,也許就看到了自己的渺小。雖身處高位,但坐標系變了,參照物變了。你高,還有比你更高的;你優秀,還有比你更優秀的。比來比去,反而更自卑。
人總是在與環境的相對關系中確定自己的位置,總是在比較中認識自己。買東西為什么要貨比三家?因為不比分不出優劣。人也一樣,比多了,優劣就出來了。所以處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在什么樣的坐標系里,以什么為參照物來比,這非常重要,決定著你對自己的認識。
孩子在中小學時,目標很單純,就是考上大學。但考上大學之后,人生展現出廣闊的空間,社會也顯示出它的復雜性。他知道了,成功并不是單純以成績來衡量,世界太浩大,他無所適從。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很容易陷入精神空虛。而就業的壓力、擇偶的壓力、個人和社會的沖突,等等,更容易讓他產生嚴重的挫折感。
越優秀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就越容易與現實產生落差。越優秀的人,家人的期望越高,越不容易放下包袱。所以,越優秀的人,越要有平和的心態。這一點要從小抓起。
一味地鼓勵孩子奮斗,把考名校、出國、功成名就、出人頭地當成人生的唯一目標;一味地強調學習,忽視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味地追求卓越,忽視人格的健全,這樣的孩子,就算成績再好,也未見得能有美好人生。
因為他對人生的認識是非常狹隘的,很容易使自我設計發生偏差。過高的自我期望,導致極度的焦慮,使得整個心態失衡。對自身沒有一個客觀的估計,能力和目標不匹配,一旦受挫,就失去自信,陷于焦慮和恐懼之中,失去力量和方向。
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都并非外人想的那樣驕傲和自豪,反而內心是自卑和壓抑的。優秀學生內心不陽光,這也是他們畢業后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原因。
人永遠要有一顆平常心。要知道,考上大學、考上名校,只是占據了有利的社會地位,獲得了優質的社會資源,但之后的路還是要自己走的。孩子不要太爭強好勝,盡自己的努力,達到能達到的高度,就夠了。
有一顆平常心,就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就會感恩和同情,就會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怨恨和不滿、不會有那么多的絕望了。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