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但凡接觸過現代教育理念的父母都聽說過“小豬的柵欄”,這個故事是對自由與規則最好的詮釋。話說養豬專業戶A,在一座小山上放養了一群小豬,小豬們可以在這座小山四處游蕩奔跑戲耍,為了防止小豬脫離主人的管理而給主人帶來損失,A在小山的周圍修建了一個通電的柵欄,以防止小豬脫離放養范圍,一旦小豬觸碰了柵欄就會被低壓電擊中,條件反射會讓小豬牢記不可以越界,這樣,A就放心地給小豬在有限的范圍內自由而快樂地生活,小豬也知道了只要不碰觸帶電的柵欄,自己就是自由的。
A清楚地知道小豬要形成自律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他堅持每天都將柵欄通電,小豬每次碰觸的結果都是被帶電的柵欄擊中,它們終于明白了柵欄是不可以碰觸的界限。后來,A發現即使柵欄不通電,小豬們只要看到柵欄就會與柵欄保持距離,以保證自己不碰觸界限,小豬們終于將規則內化于心了——只要看到規則就主動遵守,不需要他人監督,這就是小豬的自律。
養豬人B在另一座小山上放養了一群小豬,他也修建了帶電的柵欄,但是,B不忍心看到小豬們碰觸柵欄被電擊時痛苦的樣子,他期望小豬能夠自覺遵守規則,決定不定期地給柵欄通電。于是,小豬們發現有時候碰觸柵欄會被電擊,但有時候卻不會被電擊,于是,它們總是抱著僥幸心理反復碰觸柵欄,想到柵欄以外的世界溜達溜達。后來,小豬找到了一個規律,知道柵欄通電的時候就不要去碰柵欄,柵欄不通電的時候可以用力撞柵欄。疏于管理的B發現他的柵欄被小豬撞出了一個大大的缺口,小豬跑出了柵欄,他拼命地想把小豬再趕回柵欄里,卻只是徒勞罷了。
B的錯誤方式沒有幫助小豬建構起規則意識,反而讓小豬學會了有監督就遵守規則,沒有監督就違反規則,小豬形成的是他律,而沒有形成自律。我們養育孩子也是這樣的道理。
養豬人C在第三座小山上放養了一群小豬,他也修建了柵欄,但是他從來不給柵欄通電,他認為要完全地給小豬自由,結果小豬們沖破柵欄,就跑得無影無蹤了,他完全失去了對小豬的把控。曾經與一位媽媽聊到她5歲的兒子,因為信奉“愛與自由”,所以,她反對給孩子建構規則,結果發現孩子根本不聽她的話,在很多場合不遵守規則。比如,到餐廳吃飯,孩子可以爬上餐桌,也不管餐桌上有沒有食物,在餐廳的地上打滾著玩,可以站在椅子上胡亂攪動餐桌上盤子里的菜……每當孩子這樣做的時候,媽媽都不讓爸爸管理孩子,她說要“給孩子自由”,由此,孩子所到之處都不受歡迎,因為人們喜歡與遵守規則的人呆在一起,這樣大家都很舒心。孩子的爸爸對媽媽的養育方式有很大的意見,由此夫妻矛盾逐漸升級,嚴重影響到了夫妻情感。這位媽媽如同農夫C一樣,沒有給孩子建構規則意識。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4個孩子因為不遵守規則而被淘汰出局。每當旺卡先生對參觀者說明規則時,也只是淡淡地說一聲:“這個房間里的任何東西都不可以碰。”“不要碰到按鈕。”“不可以碰這些巧克力。”“不可以繼續嚼口香糖了。”“不要碰那些松鼠。”而這四個孩子沒有規則意識,總要碰觸旺卡先生“通電”的柵欄,最后,他們為自己的違規行為付出了代價。
在有規則的教養下,孩子的行為才可以朝著有利于將來生存的方式發展。從這些電影情節來透視我們孩子的將來:孩子將來在學校、在工作單位、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沒有人在你耳邊大聲強調這個時間和空間的規則,但規則就放在那里考驗著你的自律性。如果你觸犯規則,將自己承擔后果。這個后果就是:考試作弊會失去繼續求學的機會,貪污會失去不易求得的職位,欺騙會失去心愛的人,違法將失去自由……我們是要讓孩子長大后去承擔這樣的后果,還是從小就幫助孩子將規則意識內化于心,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呢?
下一篇:孩子過早接觸電腦影響智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巫旅游蜜語》簡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