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朋友——人際關系的基礎
安曉拉(7歲/女)
“曉拉上學后一直和同學們相處得不太好,為了討伙伴們的歡心,她就常常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或是學習用品送給他們。這周也是這樣。她把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書帶到學校,送給了平時并不親密的朋友。看到曉拉用這樣的方法去結交朋友,我很難過,但卻不知道該怎么幫她。”
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
很多父母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他們自然會交上朋友。其實,交朋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孩子們小時候交朋友、維持人際關系的技巧,不僅適用于學校,也是奠定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時人際關系好壞的基礎。因此,第一次交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孩子與同齡人交朋友,通過與同齡孩子在世界觀、自我認識觀和社會地位的比較,他們的認知能力會得到發展。
隨著環境的變化和孩子的成長,他們看待朋友的想法會改變,與朋友間的關系也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幼兒園孩子間的友誼與初中生孩子間的友誼有很大區別,在學校里認識的朋友與發小也是有差別的。下面來看一下,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友情會有什么變化:
3~4歲的孩子之間相互存在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存在消極的影響。一般說來,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己玩,即使與伙伴們聚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
5歲左右的孩子一般都會與別的孩子一起行動,總體上與伙伴們的接觸增多,開始形成小集體。
6~11歲的孩子則開始意識到與伙伴間的差異,溝通能力增強。同時,協作能力得以增強,總體上來講,攻擊性有所消減。
12~13歲的青少年在初期最為遵守規則,到了13歲以后,就可以較好地應對集體中產生的問題。在這一時期,同性小團體開始形成。
青少年時期,孩子們在小團體中的地位和他們的自我定位,都會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因此,他們會尋找那些承認他們人生價值并且能分擔苦惱的朋友。
不論如何定義友情,孩子們都必須掌握以“同齡人都能接受的方式”結交朋友的秘訣。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自我實踐的方法,即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使自己找到獲得朋友的好感和維持友誼的方法;另一種就是,孩子通過觀察父母或是老師結交朋友的行為,進行模仿,學會交友的方法。
孩子和同伴相處融洽嗎?
你是否在擔心孩子交不到朋友或是交錯朋友呢?看一下孩子是否有以下行為吧:
*討厭上學,不喜歡參加野外活動。
*認為所有人都討厭自己。
*從未收到過伙伴的生日邀請。
*為了討伙伴們歡心,把自己珍愛的玩具、書等送給對方。
*不愿意與伙伴們分享自己的玩具,與伙伴們相處不來。
*無法與同齡人相處,只和比自己小或是比自己大的孩子玩。
*常常被取笑或戲弄。
*以別的孩子太自大或難以相處為借口,不與他們玩。
幼兒園到小學3年級的孩子玩過家家,是很正常的事。但孩子若是一直扮演孩子的角色,那可能就是個問題。因為一次都不想扮演大人的孩子,長大后也極具依賴性。
如果你的孩子處于青春期,請再看一看以下幾項:
*在聚會或是有活動的時候常說身體不舒服。
*很少和同齡人溝通。
*只想與家人相處,不喜歡與朋友玩。
此外,當孩子與好朋友突然疏遠時,家長要先試著和孩子談談。在大人的調解下,孩子們很快就會重歸于好。但是如果突然和朋友疏遠,經過調解也不能改善,也很有可能說明孩子患上了憂郁癥或者更嚴重的問題。
做個受歡迎的孩子
擅長交友的孩子常常面帶微笑,很懂禮貌,他們擁有這類受歡迎的品性:
*表現自己
懂得如何邀請朋友和自己玩以及如何向新朋友介紹自己,有搭訕的技巧和親和力,讓自己能夠加入到正在進行的活動中。
*洞察對方情感
當別人遭遇不幸時能給予同情,懂得傾聽和安慰;以他人之樂而樂,懂得稱贊別人。
*對友情負責
適當地聽取和理解朋友的友好建議,對于不恰當的說法要明確地提出質疑;在使用別人的物品時要征求意見;在離開朋友時要先告知原委,征得同意后再出門或離開教室。
*合作與共享
玩游戲時,遵守規則,配合伙伴的行動;必要時尋求伙伴的幫助。
*自我調節
虛心接受他人批評,不以暴制暴;產生矛盾時,要能自己調節情緒。
我的孩子的人際關系怎么樣呢?作為父母,關注孩子的人際關系時,要注意看看孩子的穿著和發型是否符合年齡。這樣說并不是要求你經常給孩子買新衣服穿,而是讓你確保孩子與朋友們保持在同一水準上。在一群小朋友中,若唯獨你的孩子穿著華麗昂貴的衣服,或者邋里邋遢,就有可能會遭到孤立。
如果孩子出現身體上的問題,比方說肥胖或是身體有異味等,一定要引起重視,必須盡快尋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嚴重時應該去醫院。有些父母也許會擔心這樣指出孩子的缺陷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與其在外面受欺負,不如在家里就解決掉這個問題。
朋友關系直接影響孩子未來
先來回顧一下父母與朋友們的關系吧。父母的交友方式,會在無意間給孩子的交友造成一定的影響。自己回答一下以下問題:
*是否在各種團體中保持著有益的人際關系?
*是否過于溺愛孩子,妨礙了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有沒有直接或間接地無視孩子的朋友?
再來想想現在的居住環境。父母為孩子選擇學校和鄰居,孩子們在父母選擇的環境中結交朋友。你給孩子創造了怎樣的環境呢?小區里是不是有很多孩子?孩子是否與好朋友住得太遠?是否讓他們經常見面?
當然,父母是不可能代替孩子交朋友的。但是健全的人際關系會決定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未來,努力是必須的。試著將以下內容付諸實踐吧:
*當孩子與朋友們在一起時,觀察孩子的行動是否使朋友不愉快,并就此與孩子談談。這種時候,不能光指責,做得不好的要明確指出,而做得好的地方也必須給予稱贊。
*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戲劇演出、文學社等學校活動,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孩子可以結交到各式各樣的朋友。
*讓孩子把朋友邀請到家里來吧,為他們準備零食,讓他們一起游戲一起做作業。
*若孩子真的沒有朋友,那就和孩子一起努力,幫助他交朋友。先把一個小朋友請到家里來,讓他們的友誼從看動畫片開始吧。有時候,互動不多的活動會更容易讓孩子打開心扉。
*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聊聊天,問問他對于沒交到朋友或者是交上了壞朋友這個問題的看法。父母可以主動對孩子說自己以前是如何處理朋友間關系的,或是告訴他們維持友誼的有效方法。
如果孩子常與壞孩子混在一起該如何是好呢?首先父母應控制住自己不要表現出過激反應,在確切把握實際情況后,再坦誠地告訴孩子不能接受那些朋友的理由。此外,明確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期待以及約束。這個時候應該注意,強迫或是威脅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應循循善誘,讓孩子自己明白結交壞孩子的不良后果。如果孩子仍不能斷絕與壞孩子的聯系,家長就必須想辦法約束其行動了,嚴重時,還可以請求學校方面的幫助。
下一篇:“影子”盛行的背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防止家委會變成拼爹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