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情感傷痛
孩子會經驗到許多不同形式的情感傷痛,這標志著孩子美好快樂的人生故事外另一陰暗面的開始。孩子可能會展露出任何以下的行為:當發現父母親晚上要外出時,會哭得很厲害或者表現出焦慮不安;被父母或照顧者體罰時,孩子會覺得遭受不公平對待或有很激烈的情緒反應;他們也可能覺得自己深陷父母的沖突中;在幼兒園或學校中遭到排擠而孤立;或甚至被欺負;他們可能因服裝、外觀或殘障而被嘲笑。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良心不安、感覺羞恥、悲傷、無助甚至絕望。
情感傷痛常常顯示出“分離”的征兆——孩子的心靈被阻隔,無法和諧地融入環境中,甚至也無法對周遭的人自由快樂地開展。這種傷痛對于孩子的影響往往比成人來得深遠,盡管有些大人認為孩子沒有真正的問題。畢竟大人們能借由思考探索其原因,而將自己抽離,但孩子卻沒辦法。孩子的年紀越小,其周遭事物對他的影響就越直接,他們的痛苦特別劇烈,因為他們還無法真正了解問題,也無法放下不管。對他們來說,唯一的即刻的幫助就只有先暫時“遺忘”或“轉移焦點”。
較大的孩子可以借助和大人談話來處理情感傷痛,然而在這過程中,絕大部分取決于大人對于導因事件的反應。一味地表示同情或責罵并無濟于事,反之若能讓孩子感受到他的痛苦被嚴肅地看待,將會多所幫助(請參閱9.3“處理身心障礙或慢性病童”)。
在十歲以前,孩子還沒有能力處理情緒危機,但是如果孩子能感受到大人們已經注意到問題,并且也能接納而非一味壓抑,那么孩子也能感受到,或許這樣的傷痛有其意義及功能存在。再者,孩子知道雖然壞事已經發生,大人們也已經在處理了,事情終究會解決的。例如:如果一個被焦慮折磨的孩子,感受到父母親的樂天知命,想和父母一樣的想法會無意識或有意識地深植于孩子的靈魂中,之后孩子會更容易學到如何去克服焦慮。
就我們實際處理身體疼痛的經驗顯示,處理情感傷痛也是如此。大人可以決定是否要有意識地承擔、處理并解決孩子還無法扛起的負擔。終究,所有情感傷痛的萬靈丹就是對當事人的溫暖和關懷,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們的理解與愛。
下一篇:旅途中的好時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皮紋測試"測出的缺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