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Hey, 家長會
——“LOQ”三原則讓你做家長會真正的達人
原則一 :Listen! 讓她先說
* 先專注地傾聽
每次幼兒園的家長會,總有不少爸爸媽媽會將它作為表達自己教育觀念的好機會,滔滔不絕。不錯,家園交流本就是雙向的,家長應該為老師的教育和引導提供更多關于孩子在家的情況和信息。但是,作為一個每天與你的孩子相處超過6小時,看著你的孩子和其他同齡孩子一起游戲、學習、成長的老師,她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比你更了解孩子。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講,她可以在眾多同齡孩子的發展中,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看到一個你所不了解的孩子。所以,請先聽她說,把你的問題、你的看法留到最后。一些問題在你認真傾聽老師的表述后,或許就已經豁然開朗了。
* 關閉你的手機
還要提醒的是,不要讓手機打擾了你和老師的交流。要知道對于那些有著傾聽姿態的家長,或表現出重視的家長,老師總會對他們的子女有更多的細致和耐心。所以,請關閉你的手機,提前調整你的日程,用專注的態度來參與家長會,相信你會收獲更多。
* 解讀
在傾聽老師表述的過程中,懂得進行適當的解讀,也是一種藝術。由于老師通常會為了顧及家長的感受,會選擇一些更加模糊和委婉的表達方式來評價你的孩子。這時,學會洞悉這些評價背后可能隱含的意思,才能主動與老師進一步商討教育孩子的促進方案。
原則二:Open~保持開放的態度
* 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批評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小天使,尤其在學前階段,孩子遲緩的行為舉止或許被父母視為“憨厚可愛”;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被爸爸媽媽當成“聰明伶俐”的表現。縱然自己的孩子真的有這樣的問題,也不愿意這些缺點被除自己之外的他人指出。這種普遍的愛子心切的心理,在家長會的交流過程中,爸爸媽媽時常會無意識地表現為“拒絕”或“防御”姿態。
譬如,老師說:“我已經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觀察和記錄玲玲的課堂表現,她的注意力時常不集中。”而玲玲媽媽會一再強調孩子在家里并不存在這種表現。可能,玲玲在家時,環境比較簡單,沒有受到其他孩子的干擾,也不會被要求完成一些學習任務,行為表現與學校可能確實不同。最后,老師給玲玲媽看了這幾個月來,孩子們的“成長檔案袋”,玲玲草草完成的好幾樣作品和別的小朋友認真的繪畫、手工比起來,確實顯得潦草和漫不經心。
因此,當你聽到負面意見時,請你保持開放的態度,倘若你置疑老師的評價是否客觀,也可以向老師要求看看孩子的作品,譬如孩子的成長檔案袋,作品記錄等。倘若真的認為老師的評價有失偏頗,不妨帶一個小筆記本,記錄下你認為疑慮的地方,進一步地觀察孩子。
* 現在討論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你
一些事業上比較成功的家長,往往容易對老師的語言產生抵觸情緒,因為除了對 子女 “過于樂觀”的預期,還包括他們對自尊的呵護。例如,不少父母認為自己從入幼兒園那天開始,就樣樣表現優異,自己的子女怎么會存在發展或學業上的遲滯呢?有的媽媽認為自己處事周全,社會性發展極好,自己的兒子不可能在幼兒園里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然而,這些都僅僅是成功家長的自我假設。畢竟,老師與你討論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過去的你。
原則三:Question~學會問問題
聽完老師的闡述,或許你的腦海中已經對孩子在幼兒園里的日常表現有所了解,但并不清晰完善,如果結合學齡前孩子發展的一些關鍵方面,做一點補充性的提問,那絕對能夠給你的教養方案帶來新的啟示。
七個關鍵性的問題
NO.1“我的孩子在游戲活動中表現得如何?”
這個看似粗略的問題能夠幫助你得到老師對孩子最直接、最真實的印象描述。
同時,又不至于像很多家長所詢問的“ 我們家孩子怎么樣?”那樣缺乏引導性 ,讓老
師無從說起。
NO.2 “他能夠很好地聽你的指導嗎?”
你不僅能夠從這個問題里知道孩子是否能夠配合老師的教學或指示,同時還能
夠了解到你的孩子是否具有合作性和一定的忍耐力(譬如延遲滿足的能力)。
NO.3“她能堅持把一個活動進行完嗎?(比如拼圖游戲,比如閱讀一本童書)”
幫助你了解孩子注意力的專注度和持久性,也包括老師衡量孩子活動持久度的標準。
NO.4 “她會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了解孩子的課堂參與程度。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家長不妨通過日常觀察和與
老師的進一步溝通,去研究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沉默的原因。
NO.5“ 我們家孩子會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嗎?”
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非常值得家長重視的問題,詢問這樣的問題,包括“他平
時是否經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還是常常看著其他孩子玩?”都能讓家長充分
地了解到孩子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合群性。
NO.6“他平時在班里都有哪些好朋友?”
提供有效的同伴交往信息,能進一步補充老師對孩子社會性發展的評價。
NO.7“你覺得她的優點是什么?”
或許這個問題會讓老師停下來進行思考,但老師的發現與肯定常常能更加驗證你對
孩子的理解。回家后,向孩子轉述來自老師的表揚,能夠更好地強化孩子的優點發揚。文/夏竹筠
下一篇:請不要忽視離婚子女綜合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情感引導是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