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年,我出生了。我的到來在父親看來是最令他自豪和興奮的事,逢人便說“丫頭好啊”。后來才得知,原來我已有一個調皮的哥哥,怪不得父親急切地盼著我的到來。
因了古語“女兒跟父親親”,父親對我特別疼愛。聽父親說,學生時代他因為海外關系被迫在初三停學。后來娶了母親,在軋花廠工作。當年成績優秀的父親在工廠上班一樣努力,人緣特別好。那時的工作環境比較寬松,我便也成了工廠的常客。很小的時候常坐在父親寬厚的背脊上,和他一起上下班。工廠里的一切都是我熟悉的。每一間榨油坊,每一塊空地,婦女們參與縫棉花包的情景我都歷歷在目。那里的場地特別大,記憶中就是和一般大的孩子瘋玩,我們三個兩個一起玩跳方格、捉迷藏。每到夏季,廠區里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也成了吸引我的自然風景。玩膩了就陪著父親干活。父親那時是做木工活,手藝特好。觀察父親像量身訂做衣服一樣給木料畫線、鋸做成各種長度和厚度的零件,再根據廠方要求加工成成品。在那時的我看來,父親很神奇。他是如何一來一回刨出那么多蜷曲的木花,那把隨身攜帶的拉鋸又如何在他手里玩得那么聽話?這些都留在我童年最初的記憶里。
很小的時候家境并不好,母親又多病,全靠父親一人支撐家庭。后來改革開放,父親能夠一邊上班一邊在家干私活,給街坊鄰居做木制品。那時母親身體稍好,也能做縫紉活。隨著我們兄妹倆的長大,家里又多了好些個成員,那都是父親帶的實實在在的徒弟。我真的不敢相信,一個人能同時做好那么多的事情。因為家庭收入多了,家里也有了小具規模的家具廠。廠房就在家里的庭院,不知為什么,生意特別紅火。父親白天忙上班,下班回來還要指導徒弟們。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大冬天的深夜,家里經常是燈火通明,好不熱鬧。我也自然圍繞著師徒現場玩得津津有味,看父親如何在畫紙上蒙畫、雕花,看徒弟們如何受師傅嚴厲數落。母親是好幫手,會在大伙肚子都餓得咕咕叫的時候,捧上一鍋熱騰騰的山芋或芋頭,對于餓得饑腸轆轆的一群人來說,那當然是人間美味。后來生意做大,連當時時尚的沙發也趕制不及。母親自然也是重要的角色,拿出裁縫的好技術自己做起了沙發套賣。父親那時還將小市場擴大到銷售木材生意。記憶中有一次父親是去了遙遠的江西采購原木材,而后回到鄉村里賣。因為在江西水土不服,在那里的一段時間,消瘦了十多斤。但這些從未干擾到父親做好生意。在我這個小人兒眼里,覺得沒有什么困難是父親不能克服的。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