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正月十五(2月28日)
觀燈猜燈謎、吃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夜,此時天上月華如水,地下燈燭高照,天上地下,恍若人間仙境。元宵放燈的習俗,起于漢代,到唐代已 經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據稱唐玄宗時期長安城里的燈市規模就很大,點燈達到五萬盞;到了宋朝,在彩燈上貼上謎語,讓觀燈的人興致盎然地猜燈謎,已經成為風 尚;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了有燈謎和百戲歌舞之外,還增添了戲曲表演的內容。其實,猜謎活動并非只限于元宵節,只是因為元宵節時謎面寫在燈籠上,故稱“燈 謎”,成了以燃燈為特色的元宵節的特色民俗。元宵是元宵節的重要食品,在全國各地都較為流行。人們或用水煮,或用油炸,吃起來粉糯軟滑。人們通常用它來象 征全家人和睦幸福、團團圓圓,生活事業吉祥如意、圓圓滿滿。除了這些,元宵節人們還有擊太平鼓、撞鐘祈禱等習俗。
媽媽可以帶寶寶做的事
“做元宵搓元宵”。北方在元宵節吃的元宵,和南方人吃的“湯圓”,名稱不同,做法上也有一些小小的不同。北方的元宵是“搖出來”的,先搓好芝麻 拌糖的餡心,放在放有糯米粉的竹匾或笸籮里搖,讓糖餡心上沾上一層糯米粉,元宵就做好了;南方人吃的湯圓是要用水磨糯米粉混和適量熱水,搓壓成糯米粉團, 擠成一個個“團坯”,在團坯中包上帶汁的餡心,變成“四喜湯圓”。所謂四喜湯圓,就是一碗湯圓有四種餡心,分別是芝麻糖、松籽豆沙、鮮肉和豬油薺菜;聰明 的南方人事先在湯圓上做上記號,如點上紅點,拉出“尾巴”,搓圓或搓成橢圓,以區分不同的餡心,因此,雖然各種餡的湯圓同一鍋下,最后盛進碗里的肯定是一 樣一個的。現在的花色湯圓當然已經不止這四種了,綠豆餡、核桃花生餡、牛肉餡、海鮮蝦仁餡,甚至還有巧克力餡的湯圓!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手把手 教孩子包湯圓,送湯圓給鄰居品嘗,對小朋友來說,都是興味盎然的事。
逛燈市“購買彩燈”。荷花燈、兔子燈、蛤蟆燈、生肖燈、鯉魚燈....。。燈市上的傳統紙燈真是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呀。拖著一盞兔子燈或舉 著一盞菠蘿荷花燈回家,孩子會像一個得勝歸朝的將軍一樣得意。現在一些扎燈藝人為了吸引顧客購買,也會現場教小朋友扎一些小燈,如用扎燈彩紙、竹籠、鐵絲 扎出簡單的荷花燈、魚燈和鴨子燈。讓你的孩子親手實踐一下,他會對這門奇妙的手藝生出濃厚的興趣的。
有條件的人家還可以趕在正月十五哈爾濱的冰燈游園會落幕之前,帶孩子去北國冰城“觀冰燈”。每年的冰燈游園會在松花江畔的公園里進行,所有的巨 型冰塊要求極高,是取用松花江中的天然冰塊,用電鋸子切塊撈出,經過鑿洞、裝燈、拉電線、用水再次澆筑、雕刻等一系列工序,才能雕琢出剔透如玉的冰雪藝術 品。晶瑩如玉的冰雕,配上中間映出的五顏六色的燈光,恍若人間奇景。你可以帶著孩子穿上羽絨大衣羽絨褲,“全副武裝”逛冰燈會,還可以在哈爾濱自己做一盞 小閃光燈。辦法是在小水桶中裝上3/4桶水,放到露天去凍,把桶心的水空出來,把小桶放進盛有熱水的大桶里暖化片刻,小桶里的冰就可以“磕”出來了。在冰 塊的空心處點上蠟燭,燭光紅艷,晶瑩的小冰燈就做成了,放在門檻外可半夜不化。
帶著孩子“走百病”。在江南,水多橋多,若是借著元宵佳節去水鄉小鎮旅行,一定要帶孩子加入當地人“過橋走百病”的活動,江南人認為正月份里大 家吃得多、動得少、容易患上“積食不化”的毛病,趁著元宵佳節出來走走,可以祛病健身。為什么要單挑有橋的地方走,有的地方還規定要把全鎮的古橋按照順時 針方向都走一遍呢?原來,這天月圓,橋上歡月,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有些多孔橋上還會出現“串月”奇景,走橋去百病的一個方面,水中觀月也是非常 有趣的事情啊。
TIPS:
1、元宵好吃,但寶寶不可多吃,糯米做的元霄不易吞咽,有時還會粘在喉嚨里,引起寶寶陣咳。
2、為寶寶選購安全可靠的花燈,最好是電池裝的小花燈,傳統的火燭式紙花燈易著火,甚至會燒傷寶寶的手。
下一篇:正月初三:逛廟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陪著孩子一起看看動畫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