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日前,上海市優秀童謠征集評選活動最近結束。不過,活動主辦方負責人有些感慨:“這個評選已經搞了好多年,但能傳唱開來、流傳下來的童謠不多;就算流傳下來了,也很難像當年一些經典童謠那么風行。”
童謠屬于啟蒙教育
“我們小時候可玩的東西少,一首童謠就會帶來很多樂趣;而現在的小朋友,游戲花樣太多了,童謠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一些專家這樣分析童謠“沒落”的原因,認為孩子生活環境變化是一大因素。但暫且不論原因,專家們都為“童謠式微”遺憾,因為童謠“絕非雞肋,食之也絕非無味”:它是兒童啟蒙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上海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王光東教授說,一遍遍地唱念童謠,對孩子是很好的教育,能幫助他們培養想象力,甚至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以后的處事方式。
“童謠至今都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形式!”某重點幼兒園總經理陳磊很贊同王光東教授的說法,他所在的幼兒園,童謠貫穿于幼兒教育的各個方面,洗手、排隊、做早操,甚至擺放桌椅,孩子們做每件事都有專門的童謠可唱,“那些淺顯易懂、重點語句反復出現的童謠,很受小朋友喜愛,對他們提高語言能力幫助很大,還能教一些好的生活習慣。”
童謠不需要太多“意義”
什么樣的童謠才是好童謠?王光東不主張強調“意義”,他說:“好的童謠創作應該契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活動方式和生活環境。但現在許多新童謠硬加進了本應給成年人看的東西。”
“ 童謠能不能流傳下來,還要看它夠不夠口語化、具不具備音韻特點”,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段寶林說,“童謠的創作比一般詩歌寫作的要求還高。很明顯,如今很多童謠的語言過于文學化、書面化,不符合兒童的口語習慣,這就引不起孩子的興趣。”
“現在的孩子與伙伴一起玩的機會少,童謠就更難流傳開來了。”不少專家一語中的,道出了他們的擔憂。據上海方面活動主辦方負責人告訴記者,童謠創作評選活動,一直在爭取更多未成年人參與,但為難的是,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重,連玩都沒空,自然也沒空花心思寫童謠。 文/劉力源
下一篇:現在是“媽媽CEO”的時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指揮官的軍事行動營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