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合作頻道——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玩美中,合作能力的鍛煉
在這個頻道里,我們成年人首先要檢討一下自己。確實,幾乎所有的幼兒專家、育兒學者都告訴我們說,孩子是大人的鏡子,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有問題的家長。這樣的說法多了,我們會困惑會沮喪,甚至還會有些怒氣——這個世界上沒有圣人,爸爸媽媽們也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普通人,我們的行為怎么能不犯錯誤我們的性格怎么能沒有缺陷呢?這樣的情緒,我們也有過。但是冷靜下來,我們會想:養育孩子的過程,同時就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坦率地正視自己、坦然地接納自己并且積極地改進和完善自己,也許終其一生,你都無法完美,但是你面對世界的從容姿態,以及你和孩子共同謀求進步的生活態度,一定都會于無形中影響到孩子。
我們想說,在這個競爭激烈、處處焦慮的時代里,我們會要求自己在許多的事情上都必須搶先一步。我們害怕自己落后一小步,將后退一大步。有了孩子之后,我們更是將搶先一步的信條和動作毫不遲疑地放在了孩子身上。我們看到有些小學的課程搶先下放到了幼兒學前班、學前班的內容又搶先下放到幼兒園的大班、中班。而我們自己更是搶得不亦樂乎——搶著讓孩子學鋼琴、學圍棋、學英語,甚至找人找關系在孩子還不滿6周歲的時候搶著讓孩子去上小學一年級。這樣的搶來搶去,簡直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在我們領著孩子拼命學習各種技法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孩子心智的發展和心理的建設,而良好健康的心智和心理才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穩固的基礎,也只有獲得了這樣的基礎,一個孩子才可能在長大后,從容不迫地迎接展現他面前的繽紛世界。
現在,讓我們把生活的節奏放慢,讓心不再那么焦慮。我們盡量不要去做金錢的、職位的、身份的、地位的奴隸,只有這時,我們才能傾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
原來,他們并不愿意每個周末都像一個小小的獨行俠那樣,在各種課堂間來回穿梭,他們更需要的是和伙伴們一起度過這些時光。這個伙伴可以是同齡人,也可以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需要和伙伴一起游戲,需要在和伙伴共同創造的寬松友好、彼此充分尊重與合作的環境中,釋放自己的情緒,滿足自己的天性。而這些遠比當一個課業的獨行俠要重要得多。
伴隨著孩子們的心理發展,他們會感到在群體里更有力量、更快樂,對群體的依賴感會與日俱增。而是否能成為一個群體的一分子,或者只能是這個群體的旁觀者,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尊。我們要記住:相互交往、構成群體,進行物質層面以及精神層面的廣泛深入的交流是人的天性之一。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人們往往都是在交互作用、相互交流的過程之中得以完成。人需要與自然交往、與社會(包括人與人)交往、人甚至需要與自我交往(孤獨的心靈體驗、內心世界的獨白與對話)。沒人愿意永遠坐冷板凳,成年人一樣渴望在一個群體中被接納、被認可,渴望熱烈地參與到大家共同的“事業中去”。
在隨后的玩美方案中,我們就多處設計了需要與他人合作完成的活動。良好而積極的合作精神,無障礙地融入到伙伴中去,在我們看來非常重要,它甚至將直接影響孩子成年后,是否能具有美好的情感和有力的心靈,而頗具現實意義的則是,對今天絕大多數生活在城市里的“獨生子女”而言,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應該說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哪個國家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段,擁有如此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這個群體相對孤獨和驕傲的童年,將造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進行內心建設時,非常難以協調的現實。通常,他們優越感伴隨著孤獨感,自我膨脹中又有極度的不安全。玩美方案目的之一,就在于在玩美過程中成年人和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建立起良性的合作關系。這個關系包括——成年人是否放下了身段,孩子們是否懂得了配合的概念、等待的意義,是否明白了合作就意味著堅持的同時要有退讓,丟掉局部卻可能完成大局。在這里孩子們會面臨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我的建議別人不采納怎么辦?別人的建議會不會更好?我是否需要傾聽呢?我不能排在第一怎么辦?我不能首先拿到材料怎么辦?無法突出我個人的作用怎么辦?不再以唯一的自我為中心怎么辦?我和別人的意見有了沖突怎么辦?我用什么方法解決?哭還是講道理還是耍無賴還是逃避還是爭取?
所有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性的問題,是否能夠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恰恰關系到孩子今后能否擁有一個健康而從容的姿態來面對世界。
在一個恰當和積極的群體中,成員之間就會產生鼓勵、贊揚、欣賞、接納、承認、分享、誠實以及等待、忍讓這樣的情感,而且這樣的情感會像流水一樣,緩緩地但是有力地在成員之間來回流動。一個孩子如果長時間浸染在這樣的情感中,他就會向著自信、感激、愛、擁有目標、慷慨與正直的方向茁壯成長。玩美方案為這樣的情感發展方向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空間。在這里,傾聽孩子是第一步,接納和欣賞孩子是第二步,第三步則是和孩子一起面對有可能發生的失敗以及挫折。在這個相互合作、彼此支撐的小小群體中,孩子們將全面獲得自信、友善、有責任感、善于自我管理,有抗挫能力的健康心態。
而其實,獲得這樣健康心態的又何止是孩子們?難道我們自己不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嗎?我們還想說,大人之于孩子其實無所謂恩,因為你并沒有征得孩子的同意便把他一下子帶到了這個充滿未知數的世界里,而你獲得的是母性的發泄父愛的滿足,你為此付出的“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的代價不值一提,因為你不可能平白無故就擁有“天倫之樂”這種高端的情感體驗。但是相反,孩子一定會有恩于大人,因為孩子會改變和磨礪一個成年人。
面對孩子,家長(幼兒(兒童)教育者)的角色應該是多變的,但是萬變卻也不離其宗——那就是要做孩子的一個大朋友,讓他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孤身一人;讓他有能力進入一個群體并且感受到融入其中的快樂;讓他明白每一顆敏感的心,都需要在他人的幫助下才能擁有一對抵御風雨的翅膀,才能真正自由的飛翔。
相關報道:孩子的素質教育其實很有趣
孩子素質發展的七種能力
寶寶的素質一定要從孕前開始
素質教育,決不是一句口號
親子游,給寶寶的素質教育
下一篇:在玩美中創造才能的激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涂鴉:獻給園丁的鮮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