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3)玩的是過程
其實玩美所強調的美育,與傳統的美術教育還有一個大不同,那就是玩美所倡導的,是播種美的過程。玩美專注過程、享受過程,在過程中陪伴孩子們汲取足夠的營養。我們說過程是通往結果的大道,結果是過程的自然到達,而享受一個過程,比專注于一個結果更為美妙和有價值。就好像我們戀愛了,我們往往能夠在集美妙、荒唐,抑或奉獻犧牲、自私殘酷于一身的復雜而微妙的戀愛過程中,長大成人。這一場愛情,不論結果如何,那過程卻常常能夠結結實實地為我們上了人生的一課。我們的自省、我們對自己心靈力量的認識以及對人際關系的思考,常常就會伴隨著這一過程而發生。
這個例子也許放在這里并不最恰當,但是它確實能夠說明經歷了、感受了比得到了,意義更為深遠和重大。而對于孩子們來說,玩美的過程恰能點燃探索與創造的火花,激發認識的興趣和學習的愿望,并且能夠幫助孩子們塑造進取的人格。
我們于非常無意之中翻看到了席慕容女士的一本書《與美同行》,在書中她有這樣的一段描述,其核心意義與玩美何其相似。書中說:“兒童美術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孩童擁有一顆柔軟而又敏銳的心,透過這顆心,他才會能充滿自信地走進這個世界,才能領略和欣賞生活里種種奇妙有趣和美麗的現象,這些現象可能是色彩、可能是線條,但更有可能的是一種與外界事物互相糅合的內心活動。美術課的真正內容,其實應該是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之下,讓孩子通過創作或者欣賞的過程,在內心里產生歡愉和自由的感受……”
感謝未曾謀面的席慕容女士,我們竟然和她如此心意相通。
4)美的是心靈
席慕容女士的話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美術教育教授的是一些技能,但是美育卻關乎到一個人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也可以說,美育從根本上說是一種生命的教育,它的意義在于培養和提高一個人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它像一把柔軟而堅韌的小刷子,不斷地清潔著人們的心靈。
也許看到這里,您明白了,玩美是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用美的熏陶與滋養來與世界和諧相處。可是為什么呢?為什么孩子們掌握了美就掌握了與世界相處的秘籍,難道我們不需要爭吵、不需要搶奪、不需要工于心計、步步為營的策略和計謀嗎?難道僅僅一個美字就可以在這社會上成功立足了嗎?那么好吧,現在我們就嘗試著回答您這個看起來頗為尖銳的問題。
應該說這一個美字確實過于籠統,我們可以把它進一步地鎖定在審美心理結構這個專業的語匯上。那么您上面的提問就可以是,具有完美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真的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那么至關重要嗎?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因為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要想成為一個素質健全的人,只從生理方面、智力方面得到培養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具有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同樣相當重要。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應該包括一個人完整的感覺與認識能力,豐富的情感,大膽與新奇的想象能力,對世界萬物充分理解的能力,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協調的能力,只有擁有了這一切,一個人才能更積極、更主動地去參與社會。而這一切不是正好都在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個要交到孩子的手里,去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的鑰匙上嗎?
可這把玩美之匙并不是一種知識,光靠死記硬背和訓斥是得不到的,它同非智力因素一樣,要靠潛移默化的教育方法去影響孩子,而玩美的過程則恰恰暗合了孩子們心理發展與成長的需要。或者說,玩美給了孩子心靈力量的成長空間。
我們再回到您的問題,我們用什么在這個社會上成功立足?其實用的就是心靈的力量。那些爭吵、那些搶奪、那些工于心計、步步為營不是力量,而是生存的伎倆。我們已經在自己身上用了太多的伎倆和世界相處,結果不是并不樂觀嗎?只有伎倆沒有力量的人,最終會敗得連一點尊嚴都沒有,而擁有心靈力量的人,他即使在最窘困的處境下,仍舊懷有自信仍舊擁有尊嚴,仍舊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難道不是一個人與世界相處的根本嗎?我們曾經面對一個看起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理學博士他當時用非常沉穩的語氣跟我們說到自己的一個朋友。那個朋友被判入獄,其實是個冤案。在等待平反的日子里,他在獄中成為一個非常有名的老師,他用自己的知識折服了許多獄友,他最終帶著尊嚴和驕傲告別了他人生中最為低谷的一段時間。
如果我們要培養的孩子,在今后是個相信自己、接納自己,從容不迫行走于世界之中的獨立的人,那么就請從小讓他接受“美”的一切教養。
到這里您也許還有一個問題要問我們——盡管玩美不以培養藝術家為己任,但是作為家長,是否可以期待孩子在玩美這個藝術的舞臺上,最終成為一個藝術家呢?我們當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看一個事實,那就是:藝術家總是人群中的少數,他們先天就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秉性和天賦,而這些秉性和天賦通常都極具個人色彩,帶著極強的個性,我們無法復制。因此,我們能夠為孩子們做的,恐怕就是盡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從小就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形成專屬于自己的審美能力。這樣的修養和能力可以讓孩子們受益終生,最起碼,他們今后可以享受到作為一個藝術欣賞者和鑒賞者的無窮樂趣。更而且,當他們擁有了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之后,他們自己的生活細節將充滿美的樂趣。他們會成為一個有意思的,有感染力的,甚至幽默而受歡迎的人。這樣,難道還不夠嗎?
玩美要做的,或者說家長(及幼兒(兒童)教育者)在陪伴孩子們玩美的過程中要做的,更多的就是一個美的引導者。也許我們應該把孩子們3——6歲這個稚嫩的階段當作一片肥沃寬廣的土壤,我們則是要貢獻出自己所有的人生經驗、所有的知識技能,所有的和美有關的記憶片斷,用它們來和孩子一起,播種并且收獲美。
相關報道:孩子的素質教育其實很有趣
幼兒園里的美術素質教育
孩子素質發展的七種能力
國學教育是綜合素質的培養
素質教育新概念H.E.L.P
下一篇:用好奇心開始春日玩美之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養成“運動依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