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認識是四種因素的產物
人類對世界看法的任何根本改變都必須經過下面四個階段。
1 經驗本身,來自個體獲得的多種體驗。
2 個體對經驗的意義和價值的確認。
3 個體的分析,個體基于自己本身的理由對經驗的價值進行分析。
4 個體的總結,個體總結已有的經驗對于自己未來生活的價值,獲得自己獨特的認識。
我們可以把上述四個階段簡稱為經驗(Experience)、確認(Identification)、分析(Analysis)和總結(Generalization)。教育家也用簡寫EIAG代表一種幫助孩子提高認識的方法。這種教育方法用通俗的話來說,其實也就幫助孩子探索和回答如下三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
在討論如何實施EIAG以前,我們必須要說,如果我們真想讓孩子學到什么東西,那么對孩子的友好和無條件的接受是怎么強調也不會過分的。下面我們將具體看到實施EIAG的具體方法。
1 體驗:讓孩子對生活中獲得的各種體驗,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保持敏感。
2 確認:明確某一特殊事件中重要的因素和結果。引導孩子思考這樣一些問題:“發生了什么事?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感覺如何?什么是最重要的東西?”
3 分析:弄明白為什么事件中有些因素重要而另一些不重要。思考:“為什么你認為那個東西很重要?你認為這是怎么回事兒?”相對委婉的問法:“什么事情讓你得到這樣的感覺呀?你打算怎么辦呀?”等等。
4 總結:發現事物的規律或原則,以便下次遇到相似的情景時采用。引導孩子思考這一類的問題:你怎么在將來運用這次的經驗?下次如果你想要得到同樣的結果你至少應該怎么做?下次你要想避免類似的結果你應該有什么不同?
家長最常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假設孩子們能象成熟的大人那樣理解和解釋事物的意義,但常常事與愿違。可是,通過采用EIAG這種系統的教育方法,我們至少可以知道孩子們到底是怎樣想的,并可進而改變或擴展孩子們的認識。斯蒂夫經常引用下面這個關于他的六歲孩子的一個故事,來說明EIAG的具體過程。
因為我經常出門在外,所以只要我在家,我就盡可能地找一些事來讓邁克爾和我一起干。我的目的是想讓他認為他很重要,能夠為我們做出他自己的貢獻。最近我讓 他做的一件事是幫我修拖拉機。我們家拖拉機的履帶斷了,需要焊接。我給邁克爾戴上了皮手套和電焊面具,他扶著需要焊的部分保持穩定以便讓我方便地使用焊 槍。當我們焊完了履帶并把電焊工具收拾妥當后,邁克爾對我說:“謝謝你,爸爸,你讓我幫你焊拖拉機真好。”
我注意到了他的表達方式。很明顯,他感謝這次機會,但是一個細心的傾聽者會發現我的目的并沒有達到。通過我們一起修拖拉機這件事,邁克爾并不認為他為我做 了重要的事,相反,他認為是我為他做了重要的事。為了幫助他認識到他自己的角色的重要性,我認識到我必須糾正他對這次經驗的認識,幫助他重新評價這件事。
我做的第一步是把他的話的意思反饋給他,“邁克兒,我很高興你對讓你幫我修拖拉機表示感謝,但是你的話似乎告訴我有一件事情你還不明白,那就是沒有你我修不了拖拉機。”
他馬上就做出了反應:“當然你能修,爸爸,你能夠做任何事情。”
對于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望著自己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修理好一切東西的父親,好象就是看著一個全能的超人。我已經忘了我六歲時的體驗,但是我不想讓我的孩 子有一個虛假的認識。我說:“兒子,我很感謝你對我的信心,但是真的有一些事沒有你的幫助我就做不了。修拖拉機正是這樣的一件事。”
他對我們的談話更感興趣了,他問我:“爸爸,你說的是什么意思啊?”
我又把問題送了回去:“為什么你認為沒有你我也能修拖拉機呢?”我知道這個問題對于六歲的他來說可能太復雜了點兒,但是不試一下怎么知道他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發現我對他的看法還是對的。讓他分析當前的情境并說出他的想法對六歲的兒子來說的確有點困難。但他并沒有回避這個問題,而是坦誠地表達了他的困惑:“我不知道。”
成人往往從對事物的描述中構建對事物的解釋,但小孩子常常只描述事物而不解釋事物,所以我用了一個更簡單的描述式的問題問:“好,剛才你為我做了什么呀?”
他理解了這個問題,回答道:“我把履帶扶穩。”
我問他:“那我在干什么呢?”
他說:“你在用電焊來焊。”
我說:“把履帶扶穩需要幾只手呢?”
“兩只。”
“拿電焊來焊接需要幾只手呢?”
“兩只。”
“好,你看,需要兩只手扶著履帶,還需要兩只手來焊,那么修拖拉機共需要幾只手呢?”
邁克爾不解地問:“數學跟修拖拉機有什么關系嗎?”
在這以前,數學在邁克爾看來只是大人用來考小孩子的東西,但是現在數學忽然變得激動人心起來,它跟修拖拉機發生了聯系。我保持沉默,等著他自己認識到這一切。
“需要四只手。”他突然冒出了一句。
“好,既然修拖拉機需要四只手,你有幾只手?”
“兩只。”
“我有幾只手?”
“兩只。”
這時我問到:“那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能單獨做這件事嗎?”
“沒門,爸爸。”他說。
邁克爾激動起來,他問我:“為什么拖拉機履帶的前端經常斷呢?”
我說:“問得好,兒子。在我開著拖拉機剪草時,我一邊開一邊看著剪到那兒了。我有時會看不到草地里的樹根或小樹樁。當拖拉機撞上它們時,這些家伙有時就會履帶弄斷。”
他說:“爸爸,你知道修拖拉機須要四只手,開拖拉機是不是也需要四只眼呢?”
我被他的靈感震動了。我想了一會,告訴他:“你是對的,邁克爾。”
他接著說:“是的,我敢打賭我能幫你解決撞斷履帶的問題。但是你開車時我坐你后邊就不行。那樣我就看不見樹根、樹樁了。”
于是我們造了一個新座,座上裝有一個小小的安全帶,并把這個座固定在拖拉機的前部。從這時起,我們一塊開拖拉機,當邁克爾喊道:“樹樁”時,我就趕緊繞開。這樣做已經兩年,我們再也沒有撞壞履帶一次。
如果你有機會訪問我們的牧場,邁克爾很快就會告訴你:“爸爸過去常常弄壞拖拉機,自從我開始負責警戒樹樁后,拖拉機再也不壞了。”
從那時起,我每次回家,邁克爾就會交給我一個長長的單子,上面列著需要兩個人干的活。他從那此修拖拉機的經驗中得到了這樣的認識:“如果一件工作需要兩個人一起干,那么有時我和父親是平等的,這使我自己很重要。”
拖拉機事件幾個星期后,邁克爾的老師給我打了電話:“你給邁克爾干了什么了?”
我說:“為什么你問這個問題呢?”
她說:“好吧。我告訴你,邁克爾過去只是坐在教室里等著提問和指導。現在他到處提建議,幫別人。能不能還回到過去那樣,讓他安安靜靜地坐著呢?”
我回答道:“我們能不能這樣看問題呢。我們都知道,把一個充滿幻想的人變得毫無生氣,要比往死氣沉沉的人身上注入活力容易的多。現 在邁克爾認為自己很重要,他到處找機會幫助別人,這比讓他坐在那兒,對發生的一切都不感興趣要強的多。你何不試試造一個計劃,讓一個六歲的孩子做你的教學 助手呢?例如,你可以告訴他‘邁克爾,我感謝你的幫助。但是在課堂上我需要單獨做事的時間。這時候,我會告訴你這是我的時間,邁克。如果你想做些貢獻,那 么就仔細認真地聽。當我需要你的幫助時,我會找到你,看看你是否理解了這節課的內容。如果你懂了,那時你就可以到處看看你能否幫助別人了。’”
邁克爾,這個小不點兒,現在被幫助別人的這一希望激勵著,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努力地聽講,并時不時地問別人:“你做完了嗎?跟我對一對。我做完了。”
如果我們分析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會發現參與修拖拉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經驗。但是如果我沒有和邁克爾討論這件事,那么邁克爾仍然會象過去一樣,認 為自己沒什么價值。當我幫助他使他理解了這次經驗的重要性(確認過程),為什么他的貢獻很重要(分析),以及從這次經驗中可以總結出什么能應用到別的方面 的東西(總結),他的認識發生了變化。這種新的認識純粹是一種學習的結果,它支持了這樣的結論:“如果我發現在一些地方我的努力能被人承認并很重要,那我 就是一個重要的人。”在修理拖拉機和邁克爾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兩者之間,有確認、分析和總結這三個超出經驗的重要步驟。
作者:王文忠
下一篇:誤區:女孩用避孕藥需父母同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觀察記錄:一片葉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