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何幫助青少年確立自己的價值觀
編輯同志:
你們好!我是一個中學的專職團委書記,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我發現有些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追求什么,他們感到很迷罔。若給他們講理想、講抱負,他們又常常持一種“別來這一套”的冷漠態度。我也常聽到家長抱怨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知道拿他們怎么辦。這種現象使我感到很焦慮。難道真像有些書上寫的現在的青年人是“失落的一代”嗎?讀了貴刊的一些文章,深受啟發,故希望貴刊能在這一問題上給予指點。謝謝。
河南 張立宇
張老師:
讀了你的來信深有同感。的確,有人評論當代中國青年人是“失落的一代”;的確,也有不少家長抱怨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發現自己無法理解孩子而且孩子也不能接受家長們的價值觀。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改革的深入,人們不僅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空間也隨之擴大,長輩們曾經奉若神明的一些金科玉律,在下一代很少見到了。長輩們的一些價值觀是當時的社會條件決定的,正像過去到處流行的單一的灰衣服一樣,他們那時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而現在的年輕一代,則面對著在價值取向上的眾多的方向和道路,感到無所適從,由此出現一些消極的現象,引起教師和家長的擔心,這是不足為怪的,問題在于如何才能幫助青少年建立成熟的、合理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對自己生命意義的看法,是對自己要干什么而不干什么的一種判斷標準,是決定人們的觀察和行為的重要因素。譬如,人們比較容易傾向于那些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自己看重的事情、經驗或人。所謂“古松三態”就是這個道理:在木匠看來,古松是一根梁;在畫家看來,古松是美的,是風景的組成部分;在種地的農民看來,古松可以遮陽,是一方蔭涼地。他們都從各自的角度看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并且由此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木匠要砍樹,而農民與畫家則不然,由此也可能導致他們互相抱怨、互不理解。
價值觀是怎樣形成的呢?心理學家認為價值觀的形成可以界定為下列三個階段:選擇、珍視和行動。
價值觀產生的第一個階段是自由選擇。這種選擇的自由對于價值觀的發展是最基本的,因為價值觀不可能經由強制或壓迫而獲得,它是一種心甘情愿作出的選擇,是在仔細考慮與衡量所有的選擇途徑及其可能后果后作出的決定。價值觀滲透和貫穿著我們的生活,自由的選擇使我們成為生活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珍視是價值觀形成的第二個階段。因為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不僅包括認識的過程,也蘊涵著情感的層面。這種選擇是自己所樂于接受的,并且是自己非常重視的。為了實現自己的選擇,人們樂于付出很大的代價。所謂“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就是如此,因為這種主義是先烈所珍視的。
但是,只空想或談論自己的價值觀是不夠的,必須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價值觀形成的第三個階段就是行動。只有在行動中才能完全實現或體驗到我們的選擇和所珍愛的事情,體會其價值。譬如,造房屋、種莊稼或畫畫,一個人只有實際上造出了房屋、種了莊稼或畫了畫以后,才能說他的價值觀得到了展現。
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是青少年與人、社會、現有觀念及各種事件交互作用的結果,要促進其價值觀的形成,主要是靠青少年自己的學習,而不是靠家長和教師的包辦。教師和家長應該做一個價值觀的倡導者、促進者、催化者,而不應該是一個填鴨者。心理學家羅梅認為:“催化者與學習者的相互關系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學習者看成一個人,而且要經常提供給他發展情緒、身體和智慧的機會。”價值觀形成的最適當的環境是教師、家長和青少年之間具有良好的、互動的、支持的關系,我們認為有下列七種方式可以滿足這樣的條件,能夠促進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
1 鼓勵青少年自己自由發展
我們的家長及教師已經習慣于自己的權威,常是自己說了算,對兒童的自由選擇不但不進行鼓勵,反而可能會予以批評,這是很有害的。鼓勵青少年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無拘無束地探索世界,鼓勵他們去發現并欣賞自己的獨特性,將會使他們更健康地發展。
2 協助青少年探討各種可能的選擇途徑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本身還不成熟,他們對許多問題不一定能認識得很清楚。這時,家長和教師要協助他們,幫助他們認識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而不是讓所有的兒童都向一個方向發展。
3 引導青少年仔細權衡行為的后果,然后再作決定
青少年的行動具有一定的沖動性,他們容易倉促作出決定,由此可能產生不良的后果。家長和教師要適時地引導青少年思考行動的前因后果,使他們對自己的行動負責,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消極的后果,促進他們的心理早日成熟;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其行動產生積極效果后,會更有積極性。
4 鼓勵青少年內向尋求,了解自己
家長和教師在鼓勵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時,也要鼓勵他們了解自己,使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能力傾向等。這樣,不僅會使他們更積極主動,也有利于挖掘他們的潛力,形成自己的個性。
5 給予青少年公開表示和討論自己的價值觀的機會
青少年通過公開表示和討論自己的觀點,不僅會加強彼此的了解,增進友誼,而且也會使他們的價值觀更加成熟和穩定。
6 鼓勵青少年依據自己的選擇行動
青少年在干自己想干而非家長和教師讓他們干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是極為忐忑不安的。這時,如果沒有教師和家長的尊重和鼓勵,下一次他們一定不敢再去冒險。況且,青少年在行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沒有鼓勵,他們很可能會泄氣。
7 協助青少年在生活中一再地重復自己的正確行動
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是探索自己、接受自己和強化自己的過程。在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做出了正確選擇以后,必須能夠持之以恒,才能形成穩定的價值觀。但是,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是不穩定的,容易見異思遷,教師和家長應該加以引導,使他們的行動具有穩定性、連續性。
要真正地做到這七條是不容易的,家長和教師必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勞動。心理學家諾克瑪曾經寫到:“作為一個價值觀的催化者,需要奉獻、彈性、參與和耐心。”為了下一代能擁有一種健康、積極進取并且富有意義的生活,教師和家長做出這樣的付出,也是很值得的。
張老師,不知您是否贊成這種觀點。
作者:王文忠
下一篇:學習是不是真的這么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陪娃娃暴走究竟考驗了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