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編者的話:今年7月,澳大利亞政府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發布應對抗生素耐藥威脅的報告,提到自20世紀60年代后,除了環脂肽類外,至今沒有發現或人工合成新種類的抗生素。也就是說,近50年來,我們幾乎沒有新型抗生素可用。但超級細菌卻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影響,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的報告指出,感染某些耐藥性病原體后,患者死亡率會增大約50%。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肖永紅和北京大學藥理研究所副主任醫師趙彩蕓在接受《生命時報》采訪時強調,老百姓甚至部分醫護人員對抗生素的了解遠遠不夠,如果能避免以下誤區,就能有效延緩更多耐藥菌的出現。
誤區1
提前服,防感染
很多人在感冒、腹瀉時會自己吃抗生素,覺得這樣能預防感染。實際上,臨床上的某些外科手術確實會提前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但使用的前提是符合相應的指征,例如進行了某些腔道手術,患者是糖尿病人或身體虛弱的老人等。
感冒多是病毒感染,造成腹瀉的原因也很多,大多不需要用抗生素;即使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也未必人人需要用。一般來說,患慢性支氣管炎者和老人發生感染可能需要用。此外,已經有研究表明,事先口服抗生素并不能預防細菌感染。面積較小的皮膚切口感染不要急著用藥,如果不能通過身體免疫能力康復,再遵醫囑使用,也并不晚。
誤區2
用廣譜,更放心
有人認為,廣譜抗生素能對付的細菌種類多,殺傷范圍大,效果肯定更好。實際上,這只是在尋求心理安慰。應對細菌感染如同打仗,用廣譜抗生素是狂轟濫炸,用窄譜抗生素則是針對性打擊。體內的細菌并不是都有害,例如我們沒生病時,體內也有大腸桿菌,如果亂用廣譜抗菌藥,容易破壞人體內環境,造成真菌感染等二重感染。合理用窄譜抗生素,反而更有針對性,可能效果更好。
藥品說明書寫明能應對的細菌種類越多,抗菌譜通常越廣,但也不是絕對的。為了保證我們用抗生素時能集中火力攻擊,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誤區3
越高級,越有效
不少患者覺得高級的抗生素好,一些非感染科的醫生也可能在認識上存在不足。據美國《科技日報》8月2日報道,超過60%的美國醫生選擇最強效的抗生素,其中有些用過頭了。實際上,用抗生素不像買車,只有“更有效”的,沒有“更高級”的。所謂“高級”抗生素,是對抗生素的新舊、價格而言,并非對某種感染更有效。例如老牌藥紅霉素,價格便宜,對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相對較新、價格較高的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類病就不如紅霉素。盲目用“更高級”的抗生素,不僅易引起耐藥,還可能在今后出現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時無藥可用。
誤區4
先輸液,見效快
生病時,許多患者不去吃藥,卻急著打針,認為這樣見效快。其實,抗生素起效本身與給藥途徑的關系不大。每天口服抗生素2~3次,能維持1天內藥物在體內的血藥濃度。門診輸液大多每天1次,未必能達到這種效果。
8月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不良反應通報,2012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庫共收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病例報告1431例。沙星是一類較為安全的抗生素,此次發現的問題集中在注射劑上,提示輸液本身是一種侵入性操作,效果不一定更好,還可能引起感染和不良反應。臨床上通常建議,患者不能口服藥物,或者相應藥物沒有口服劑型時,才會用靜脈途徑給藥。
誤區5
減藥量,防耐藥
臨床上,不少人因為害怕會出現耐藥,抗拒用抗生素,或者自己減量用。實際上,規范使用時并不會在短期就讓細菌耐藥。抗生素在體內達到足夠濃度,才能有效殺滅細菌。反之,不僅殺菌效果會打折,還可能使急性感染轉為慢性感染,甚至使感染反復發作。在服用抗生素期間,隨意間斷用藥、自行減小劑量或不足療程就擅自停藥,都容易誘發細菌耐藥。
根據感染情況的不同,抗生素需要使用的時間長短有區別。許多病人只服用了幾天,認為感染癥狀沒了,就自己停藥。這樣會讓還未完全“消滅”的病菌有重新繁殖的機會,一旦病情反復時,就需要用更強的藥。
最好的預防耐藥發生的方法是在用藥前咨詢醫生,確定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再遵醫囑用完療程。
抗生素小知識
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藥
抗生素是天然來源的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藥物,如青霉素、慶大霉素。而抗菌藥是抗細菌藥,指天然來源或合成的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藥物,如喹諾酮類。大家通常說的抗生素,指的是抗菌藥。不少人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所有炎癥。實際上,它僅用于細菌引起的炎癥。局部軟組織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癥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窄譜和廣譜
所謂譜,就是范圍的大小。廣譜,就是范圍大;窄譜,就是范圍小。每種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抗菌范圍,稱為抗菌譜。能抗菌的種類越多,抗菌譜就越廣。
聯合用藥
有人認為,單獨用一種抗生素好得慢,要求醫生同時用多種,或者自己同時買好幾種用。原則上,能用一種抗生素就能控制住的感染,不提倡聯合用藥治療。否則,除了可能引起耐藥,還更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耐藥性
耐藥性指微生物對原本有效的抗菌藥物產生耐受性。耐藥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和某些寄生蟲)能夠承受住抗生素、抗真菌藥、抗病毒藥等藥物的攻擊,這樣一來,標準的治療就失去了效果,感染持續存在,傳染他人的風險更大。耐藥菌種的進化是微生物接觸抗菌藥物后發生的自然現象,亂用抗菌藥可能加速耐藥性的產生。
抗生素為何難出新
藥物的研發需要相當大的投入和相當長的周期。同時,細菌的耐藥基因在繁殖期間可以相互傳遞,一旦耐藥出現,情況就可能越來越嚴重。新發現或合成的抗生素中,很多和細菌一接觸,很快就出現了耐藥情況,因此難以在臨床上大范圍應用。這也是近年來,難有新抗生素的重要原因。本報記者 張 瑾
下一篇:把動畫片里的人名寫下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蚊蟲叮咬,敷蒜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