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訓練目標
有效地增加孩子對各種熟悉事物的認知程度,發展他的判斷力和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說話時的語言邏輯能力。
條件
準備卡片若干張,這些卡片上的圖必須是經過處理的,有一些的缺陷或不合理之處。例如,沒有尾巴的貓咪、三只眼睛的小兔、長了熊耳朵的小狗等。
原理
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和認知能力,對于身邊熟悉東西的功能和作用有了較多的了解,就會知道一些事物的常見形態。為孩子提供一些圖片,讓他通過語言指出那些不合理的地方,是一件既有趣又可以發展孩子認知能力的事情。
訓練一 找出不合理
家長事先準備好若干卡片,問孩子:“你仔細看一下這些圖,每張圖上都會有一些奇怪的不合理的地方,你能發現它們嗎 ?”并引導孩子發現不合理的地方。
有的孩子不愛開口,小手一指就不管了。如果他的確已經找出了圖片上的不合理的地方,媽媽應當引導他:“這個地方很奇怪嗎?怎么奇怪呢,哪里不合理呢?你說給媽媽聽好嗎,我還沒有明白!”鼓勵孩子將他的想法說出口。練習的次數多了,在媽媽的啟發下,孩子也能從“這個耳朵錯了”這樣極其簡單的話語開始,逐漸將句子說長,并表達得更清晰一些,準確地說出:“熊貓的耳朵是圓圓的,不是尖尖的”這樣的話來。
訓練二 孩子來改錯
當孩子找出不合理之處以后,媽媽就應當要求他說出如何改正錯誤。媽媽為孩子準備好畫筆,問:“你覺得哪里不對需要改正就在哪里進行修改。不過,你先告訴媽媽,打算怎么改呀?要改成什么樣才正確呢?”
例如畫中有一只沒有尾巴的貓,可以啟發說:“這張圖有點不對勁呀。”孩子想了想說:“得給貓咪加上條尾巴。”
修改完了之后,媽媽可以讓孩子對著這張圖片進行看圖說話,或者編一個兩三句話的小故事。起初,只要求孩子把圖上的內容講清楚就行了,過段時間就可以啟發他在說話時掌握一定的語言邏輯。
例如,還是剛才那幅畫,可以建議孩子:“我們來想一個貓咪找尾巴的故事好嗎?小黑貓剛才是沒有尾巴的,它是怎么丟掉尾巴的,后來怎么又有了尾巴呢?”
孩子依照媽媽給出的思路進行思考,組織語言時就有了一定的順序。等他熟悉了這種表達順序,就知道要先指出不合理之處,隨即提出改錯方案,再將想象出來的情節串聯起來說。
貼心小提示
孩子如果在做這個訓練的時候出現問題,比如發現不了圖片中不合理的地方,家長應當適當地給予提示,提醒他觀察哪個細節。當孩子沒有找到一處不合理的地方,也應當鼓勵他接著觀察。
擴展小訓練
3~5周之后,可以加大訓練難度,選擇人物、動物、景物比較復雜的圖片,讓孩子逐一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圖片的內容增多了,孩子也有更多的想法需要表達,家長可有意識地引導他每次多說一些。說得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得越快。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