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你喜歡玩嗎?在大多數的人心里,都戒不掉想要吃喝玩樂、追尋夢想的原始愿望,卻愛拿孩子當借口,說是為了孩子,所以得努力賺錢,必須不斷工作,以供給孩子最好的不虞匱乏的生活環境,讓孩子補習、學才藝,因此讓自己忙到沒時間喘氣,沒時間想到自己。花費昂貴的暑假游學,讓孩子自己去,父母扮演默默無言的提款機,等到孩子漸漸長大,才感嘆錯失了相處的時間,失去了親子間最親密的互動和關系,說不定還相互怨恨。真是得不償失。
傳統的觀念告訴我們,唯有努力不懈、一刻不停,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那么成功之后呢?
就像我們從小開始,就被灌輸著要不斷地用功,好進入大學那道窄門(嗯,現在大學的門可能也不怎么窄),然后才能有好的工作、安定的生活。
而上了大學之后呢?其實有為數不少的人,反而因此失去方向,也有為數不少的人開始大玩特玩,我們所謂的精英,為數頗多的人畢業的第一目標是繼續念研究生,很多原因是不知道畢業后要找什么工作,或者認為大學學歷不夠找到一個好工作。書念到不能念的時候,畢業了,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西方教育是和我們反著來的,年紀愈長,愈開始努力思考自己的方向,而不是漫無目的,從小被淹沒在課本堆中。他們從小快樂學習,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好像也沒比我們從小就知死讀書的遜色。
時代在改變,身為父母的我們,思想也該隨著時代改變與進步。孩子玩樂不見得是一種罪惡或不努力的表現;如何幫助孩子在玩中找尋自己的興趣,找出支持 孩子努力和學習的動機,其實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我,二十七歲才第一次出境旅行(還是度蜜月咧),從第一次旅行的新奇中,發現了原來自己成長的土地之外,還有很大、很不一樣的世界。我在旅行中看到了許多我不知道的事和物,也在旅行中遇見了很多不一樣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長環境所衍生出來的不同的思考邏輯,于是我才發現,二十七歲才開始認識外面的世界,太晚,也太不具競爭力了。
當然,從前的生活、經濟條件,與今日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從前出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現在,出境走走看看,幾乎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像是愈來愈多的父母,為了提升孩子的外語能力,讓孩子在暑假的時候出境游學,以開啟他們的世界觀,這,是很好的開始。
臺灣地區在升學主義主導之下,孩子的課業壓力實在很大,因此如果旅行可以帶給孩子不同的視野開拓,其實是很值得鼓勵的。在我自己開始各處旅行之后,才看到很多的西方人,總是大包小包帶著稚齡的孩子旅行,這讓我覺得十分感動與敬佩。
初次到瑞士旅行時,遇見一對美國夫妻,帶著他們的四個孩子旅行,最大的已經十五歲,最小的還抱在手上,拎著四大箱行李,千里迢迢遠赴歐洲,跟著旅人擠上火車到處旅行。撇開不菲的旅費不談,光是帶著四個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出來見識世界,就已經讓人深感佩服,與我們萍水相逢的他們說:“帶孩子旅行,不要怕麻煩,也不是花錢多少的問題,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讓孩子,看看和自 己生長不一樣的地方。這是很好的一堂親子戶外教學課!”
于是,受到這個美國家庭的激勵,從兒子小K出生沒多久,我們夫妻倆就一致決定,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帶著他到處旅行,帶著他一起看這個世界。
下一篇:愛玩的爸媽,養出會玩的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民主媽媽”,知易行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