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文文是插班生,原來沒有上過幼兒園,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對上幼兒園很抗拒,每天早上還沒進幼兒園的大門,就開始撕心裂肺地哭,一整天不參與活動,嘴里總是不停地念叨著找奶奶。
幼兒行為解析:
文文從來沒有上過幼兒園,對幼兒園、老師及小朋友都不熟悉,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孩子會產生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所以會特別依戀親人。另外,文文在爺爺奶奶身邊,相對比較自由,而幼兒園都有一定的規則和要求,如:按時吃飯、飲水,按時睡覺、集體游戲等。所以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沒有提前做好鋪墊工作,孩子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同親人分離的焦慮情緒。
方法運用:
對于剛來園的孩子,可以運用“緩兵之計”,本著“先順應再規范”的原則,在師生之間還沒有建立起感情的時候,不能太強調規則,也不要急于規范孩子的行為,待孩子適應了環境,跟老師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后,再規范才有好的效果,孩子也才會心甘情愿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一、順應孩子的意愿
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想盡快回家,教師可以跟家長溝通好,這段時間早一些來接孩子回家;孩子還沒有養成午睡的習慣,可以暫時允許孩子陪老師一起“值班”;因為在用餐時間沒有好好吃飯而產生饑餓感的時候,適當給一些小點心加餐;別的小朋友都去參加游戲了,他可以獨自玩喜歡的玩具……
二、轉移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哭著找親人的時候,可以用“任務委派法”、“活動吸引法”、“食物引誘法”轉移孩子的情緒。
“緩兵之計”會讓孩子覺得老師是友善可親的,在幼兒園是開心快樂的,孩子的不安全感就會逐漸消失,也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知心話語:
孩子適應能力都是很強的,每個孩子都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只是時間長短的不同,不要認為孩子去幼兒園不哭了,就是已經適應了,應該讓孩子從內心真正接納幼兒園,才是真正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溫馨提醒:
1.“緩兵之計”不是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妥協,而是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情感,以一種讓孩子更易于接受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
2.遇到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如:孩子一定要把手伸進電風扇、不尊重老人、或者打人、罵人等行為就不適宜運用此法。
下一篇:如何教一年級孩子“斷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為何怕去幼兒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