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由于生活環境、學習內容、伙伴關系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入學后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現象,這也是每個學生家長非常關注的問題。
轉變角色,做孩子的大朋友
孩子剛步入學校的大門,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審視著眼前的一切:這兒的墻壁沒有幼兒園漂亮;這兒的伙伴好多,還有好多自己不認識的;這兒沒有阿姨,要叫“老師”;這兒的書都是大書,沒有幼兒園的小書圖畫多,而且書上滿是小黑字呢……
有些家長經常督促孩子去看書學習,而自己在客廳看電視;當孩子仰著小臉,好奇地向家長發問時,有的家長以“小孩子凈瞎說”來阻止,甚至以“什么都問!不知道!”作為回答。
“作為低年級學生家長,一定要及時轉變角色——做孩子的‘大’學生、大朋友。”機場路小學李玉梅老師說,家長別把孩子當作“孩子”,要平等、耐心地和他們對話,用極具鼓勵性的話語使孩子盡快轉變角色:“是啊,這兒就是學校啊,你長大嘍!由一個小寶寶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啦!”“學校里的老師懂得可多了,可有學問啦!跟著老師好好學習,你以后就能自己讀故事了。”……
“有一位父親是個‘新聞迷’,早上聽收音機、晚上看新聞節目,成了這位父親的必修課。而他的兒子呢,從小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久而久之也迷上看新聞。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入小學后,老師發現這個孩子的聽說能力、記憶力特別強,讀起課文來,語感也特好。”李老師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去教育影響孩子,在孩子沒有意識到被教育的狀態下,就不知不覺受到教育了。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家長首先要營造讀書氛圍,如家里沙發上、書桌上、床頭邊都擺有書,最重要的是家長要煞有介事地讀、“裝模作樣”地看。
心理學專家進行問卷調查表明,有相當多的學生與家長之間有隔閡,缺少交流。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條是長者不樂于傾聽,不善于傾聽。有交流才有教育。作為家長,一定要樹立一種理念: 小孩子不“小”!大事小情盡量做到靜心“傾聽”。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對周圍的人和事有著極強的好奇和求知欲。家長要盡量為孩子釋疑解惑,如果自己本身學識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就要和孩子一起翻閱資料、上網查找、電話請教老師等等。
求教于師,和孩子一起成長
一些家長有一種擔心:別的孩子在入小學前都學會了不少漢字,會簡單的加減運算,而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會,那能跟得上嗎?
專家認為,一個人如果具有“自我學習力”,無疑他在求知中,是最具魅力的。“自我學習力”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自己培育力”,即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的一種能力。如果孩子擁有了“自我學習力”,無疑就擁有了一生進步向上的原動力。
上一頁12下一頁
下一篇:為什么寶寶家里園里不一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對孩子提出表揚和批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