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減負”的口號喊了十幾年,但現在不僅中小學生的作業越減越多,連幼兒園的孩子也開始為作業喊累。幼兒園的孩子究竟該不該做作業,究竟該做哪些作業?幼教專家認為,既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什么也不教,浪費了幼兒記憶的黃金年齡。
家長投訴:
大班孩子怕做作業不肯上幼兒園
家長阿鳳自從孩子上了大班就非常苦惱:兒子每天的作業都要寫一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5歲的孩子直喊累,當媽的心疼孩子卻不敢違抗老師命令。“我覺得讓5歲小孩寫‘學’‘汽車’這樣的字太難了,他認都認不全,這超過他的學習能力了,”阿鳳說,“自從有了寫字作業,他每天的笑容都沒有了,這么小就讓孩子感到痛苦,我覺得很殘忍。”
另一個大班孩子晨晨每天的作業更多:30道珠心算數學題、漢字抄寫、手工制作。“作業又難又啰嗦,”晨晨媽認為,“難的比如珠心算,5歲居然已經開始學乘除,加減法也是幾百幾百的,啰嗦的是要孩子抄寫阿拉伯數字,孩子早就會用數字了,卻要把一個8寫上好幾張紙,我兒子算聰明的,每天也要寫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有時候孩子困得睜不開眼,我只好替他寫。”而晨晨的不少同學,則因為恐懼作業,哭著不肯上幼兒園。
幼兒園園長叫屈:
不教計數寫字就會流失生源
雖然不少家長認為幼兒做作業不妥,但另一些家長的錯誤觀念卻導致了幼兒園作業越留越多。“小學的作業又多課程又難,幼兒園不提前準備怎么行?”家長彭先生認為,“聽說現在小學一年級,拼音只學一個星期就過了,就是因為大家都會了,到時候如果只有我的孩子不會,豈不是一開始就落后!”更多的家長擔心的是孩子上了小學會不習慣,希望能讓孩子“提前進入狀態”。
家長的需求會影響市場,”一位民辦幼兒園園長說,“現在競爭激烈,家長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多點優勢,以前幼兒園會突出藝術、英語之類的特色,但現在有更多的家長認為計數、寫字這些基本技能更實在。如果有一家幼兒園教了,我們不教,就可能會流失生源。”
■專家觀點
3-6歲不宜學過多“死知識”
廣州市東方紅幼兒園園長王致青明確表示自己是反對者。“讓我告訴你害處在哪里,”王致青說,“對于學不會的孩子,過早灌輸過難的知識會使他產生挫敗感;當時學會的孩子,上了小學又要重復學習,容易心態浮躁,上課不認真,導致厭學;就算是很聰明的孩子,像海綿一樣教什么會什么,家長也不能一個勁地灌,因為在3-6歲階段,孩子如果學習太多‘死知識’,這些條條框框會束縛他的創造力想像力發展,學得越多,思維定式越明顯,孩子會感到自己容易犯錯,膽子越來越小,這樣的孩子將來發展后勁不足。”
幼兒學習可看圖書認地圖
阿鳳、晨晨媽等家長都是“玩樂派”的主張者,認為幼兒的任務就是玩,什么作業也不要做。華南師大附中的退休教師、多年致力于推廣兒童經典教育的鄭千一對此并不贊同:“0-6歲是記憶的黃金年齡,正是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階段,幼兒的作業可以不用寫的,看圖書、聽磁帶、認地圖、做拼圖都可以,還可以進行有表情的朗讀和背誦,不用長,每天十分鐘就夠了,原則就是不強迫、不超負荷、家長要一起學。”
王致青則建議,從幼兒園回家后,孩子應該多與家長做游戲,或進行親子活動和社會活動。“對于入學前的準備,只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鍛煉小手肌肉,進行適應性的‘寫前準備’就夠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進行堅持性練習、注意力持久性練習,這些練習不一定是要讀書寫字,但要讓孩子習慣專注地做一件事,到一定的時間再休息。”對于數學,老師們建議只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而且最好是在和家長一起買東西或生活中進行。“總之知識性教育其實是很簡單的,家長不要操之過急,對于幼兒來說,良好的行為習慣、個性培養及擁有一個身心愉快的童年更加重要。”
關于孩子學寫字的問題爭議多:
·孩子幾歲開始寫字好?(圖)
·6歲前學寫字更易近視(圖)
·孩子寫字不是教出來的
·孩子為何不肯學寫字?(圖)
下一篇:允許孩子有停滯或依賴空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入園初期家長言行五大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