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針對孩子適應新環境的困難,一方面要考慮孩子的特點;另一方面,要充分地反思家長教育策略的不足,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環境。
對于孩子,可以考慮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學習以下幾種能力:
-學習變換自己的角色
孩子在家中是一家的“中心”,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滿足,到了幼兒園之后,孩子會感受到環境的變化,許多事情需要他自己完成,老師還會有一些要求和限制,“到喝水的時間了”、“應該學著自己脫衣服了”……孩子有可能由于自己能力的不足而產生不受“重視”的感覺,心理上的落差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對環境產生拒絕甚至排斥。應該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是應該自己嘗試做的。
-學習與人交往的需要
孩子在家中生活的環境、交往的人群相對比較簡單,入園后,孩子開始與老師交流,還要與小朋友交流。原來在家中,孩子的需要都被家長看在眼里,沒等說就滿足了;在幼兒園,想小便時要告訴老師,想玩玩具得跟小朋友商量,想出去玩得征求老師的意見……孩子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要學會與小朋友交往。知道用說的辦法與小朋友交往,學會大膽表達自己的要求是邁向與人交往的重要一步。
-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是要及早學習的,吃飯、穿衣、如廁等能力的學習可以從1歲以后就逐漸開始了。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是幫助孩子走向獨立,走向自主的重要前提。孩子缺乏自主的生活能力就會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缺乏自信,就會產生退縮行為。“你應該自己穿衣服”、“你先用勺子自己吃,不能總讓大人喂”。把孩子學習的權力交還給孩子,才會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環境,用自己的能力適應環境。
對家長而言,有一些教育策略也是應該重視的:
-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往往會對孩子產生一些負面的暗示。“看到孩子在班里哭,我也忍不住哭了”、“我的孩子天生膽小,沒辦法”。這些都是在暗示孩子,他的行為是“對”的,是被允許的。家長應盡量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暗示,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面臨新環境,每個人都要學習適應環境”、“你一定會很快就適應的”、“你一定會做的”。積極的暗示會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環境,同時也讓孩子看到家長做出的好榜樣。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適應環境能力差的孩子還有可能比較嬌氣,在家中受到的“照顧”比較多,這樣的孩子往往還會表現出不合群,與小朋友交往時“自我中心”等一些性格特點。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替別人考慮,只有從小做起,才能幫助孩子形成一些良好的性格品質,如能吃苦、會獨立做事、能考慮別人的想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等,“有好吃的要先給爺爺、奶奶吃”、“如果不高興,可以說出來,亂發脾氣也沒有用”、“這些事你已經能做了,要自己做”。只有關注孩子這些品質的培養,才能讓孩子在新的環境中與人和諧相處,才能更快地幫助孩子融入到集體中。
-加強與老師的溝通
孩子面臨一個新環境,能否將對家長的“依戀”順利地轉移到“老師”身上,是孩子適應新環境的一個關鍵因素。讓老師及早地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與老師針對孩子情況進行詳細地溝通,聽一聽老師的建議,對家長是非常有幫助的。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經常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鼓勵孩子的細微進步,對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都是有幫助的。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出門是淑女 在家像皮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尊重并給予孩子愛和自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