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青青與老師的“官司”
“媽媽,老師不好。”這是青青從幼兒園出來跟媽媽說的第一句話。媽媽簡直大吃一驚。 “老師怎么不好了?”媽媽滿心惶惑地追問青青。“老師不給我玩玩具。”青青噘著小嘴,淚珠兒滾滾。“老師給別的小朋友玩玩具了嗎?”“給了,就沒給我。”“你找老師要玩具了嗎?”“要了……老師……不給我。”青青更委屈了,小肩膀一聳一聳的,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媽媽的心里開始醞釀一股怨氣。這老師怎么回事兒?青青到底怎么惹她煩了,竟然這樣對待她?照說青青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可人兒,應該不會有什么讓老師煩心的事情。為什么老師偏偏要這樣對待她?媽媽拉著青青的小手,折回身就往幼兒園跑。這事兒不能就這么了了,單單為了青青,也得去問個明白。
媽媽折回幼兒園,沒有找到她要找的老師,卻碰上了園長。媽媽正在氣頭上,來不及三思,急急地告了老師一狀。事后,老師向媽媽鄭重地道了歉,青青也沒再向媽媽投訴老師。媽媽暗自有些得意,還好,虧得自己采取有效措施維護了青青的利益。
又過去很多天,媽媽在接青青時碰上了多日不見的好朋友阿雯,與阿雯一聊天,這才明白原來自己根本就錯怪了老師。阿雯那天正好提前去接兒子,因此親眼目睹了當時的情景。青青那天要的玩具是一個剛剛入學的小朋友從家里帶去的。小家伙護著自己的玩具堅持不給青青玩,于是,老師只好做青青的工作了。青青當時還乖乖的,也沒見她哭鬧,不知怎么見了媽媽就委屈地哭了。明白了事實真相的青青媽再見了老師,難免臉上有一種澀澀的表情。如果她當初冷靜點處理這件事……
寶寶的話能信幾分?
孩子是誠實的。孩子不會說謊。這是我們的信條。我不想否認這個事實。但是孩子的話真像我們想像的那么真實可信嗎?
1.兩三歲寶寶的時空概念還相當模糊,因此,在表述自己時,很可能會出現時空錯亂的現象,比如把很多天前發生的事情與今天發生的事情糾纏在一起等等。
2.寶寶在表述某些事情的時候,常常會把事實真相與他的期望或想像混淆在一起。
3.兩三歲的寶寶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所有權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想要的物品,他覺得那就該屬于他。
基于上述理由,即便寶寶說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實的,但是一旦被他以一種錯亂的時空概念表述出來,再加上他個人的期望,如此混合在一起,事情的真實性就不得不大打折扣了。
比如青青特別喜歡小朋友的玩具,她會期望自己也能擁有那樣一個玩具。她的邏輯是,如果老師把玩具從別的小朋友手中拿過來給她,她就可以擁有這個玩具。老師能滿足她的要求,那就是好老師。事實是,老師沒有給她玩具,因此青青很自然地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怨恨情緒。青青并不理解玩具屬于別的小朋友這個事實,對于老師的作法,青青更是沒法理解。老師沒給她玩具這件事讓她耿耿于懷。 上一頁12下一頁
下一篇: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寶寶愛上幼兒園的生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