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安徒生誕辰二百周年了。紀念只是儀式,閱讀才是更有意思的紀念。我們都遠離安徒生的那個墓,所以我們的喜愛不會像那一朵荷馬墓上的玫瑰。墓上的玫瑰是開放,我們是閱讀。一個偉大的作家是在閱讀中永恒的。閱讀讓我們臨近永恒。
《安徒生童話全集》
[丹麥] 安徒生/著 葉君健/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
蝴蝶
《蝴蝶》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話。這要你很熟悉他才知道。這只蝴蝶是個特別想結婚的人。他忙碌地在花兒里尋找著戀人。但是他不清楚誰是適合的,哪一種花兒適合當老婆呢?他去問瑪格麗特了。瑪格麗特真實的名字其實就叫雛菊。瑪格麗特是花里胡哨的法國人起的一個別名。據說,瑪格麗特能做出預言的。比如說,你和誰結了婚,會幸福嗎,或是痛苦嗎?是只愛一點點呢,還是完全不愛?瑪格麗特能告訴你。
可是瑪格麗特沒有理睬他。因為他開口問的時候,犯了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難道看不出她明明是一個小姐嗎?可是他竟然說:“你是花朵中最聰明的女人。”
蝴蝶也是不可以犯忌諱的。
沒有預言和指導,愛情的路途就恍惚。盛開的番紅花、雪形花好看是好看,但是像太不懂世事,找老婆不能找太年輕不懂世事的。牡丹花苦味太濃。紫羅蘭熱情過度。郁金香太華麗。黃水仙太通俗。菩提不僅太小,而且親戚過多。蘋果花有點像玫瑰,而且今天開了,明天便謝,好景太短。豌豆花有紅有白,既嫻雅,又柔嫩,而且如果她們踏入廚房,也分外能干,是可以做出好吃的菜來的。蝴蝶想向她求婚了。可是這時他看見附近有一個豆莢,掛著一朵枯萎的花。
“這是誰?”他警惕地問。
“這是我的姐姐。”豌豆花說。
“乖乖!那么你將來也會像她一樣了!”
他大吃一驚,滑腳飛走了。
春天只要過去,夏天也就很快過去,蝴蝶已經是老單身漢了。
老單身漢的蝴蝶成了一個標本。穿在一根針上,放在一個古董味的盒子里。這是人們欣賞他的一種表示,所以可以理解為是幸運。
蝴蝶沒有結過婚,可是他知道,“這幾乎跟結婚沒有兩樣,我現在算是牢牢地固定下來了!”
蝴蝶究竟算是安慰自己總算也有了一些結婚的感覺,還是懊惱,這當標本,怎么和結婚沒有兩樣,被套牢,失去了自由!
安徒生也是一生沒結婚。蝴蝶的感想里也有他的一些嗎?沒有結過婚的安徒生,才把童話里的愛情都寫成了想像式的,是童話的愛情;才有那飛翔般的自由,在歐洲的路途和驛站浪漫行走、浪漫思念、浪漫地把故事編寫出來。圓滿未必很好,不圓滿倒會令你總在那兒尋找。就像謝爾寫的那本《失落的一角》里的圓,缺了一角的時候,它就去找那缺掉的一角,因為缺了一角,就像有了一個嘴巴,開心的時候、難受的時候都能唱唱歌,可是后來終于找到了,不缺角了,也就沒有嘴了,唱歌也唱不出了。不圓滿能唱歌。
跳高者
安徒生寫過一千多首詩。他寫過的小說中有一本叫《即興詩人》。安徒生經常即興地講出一個童話故事給孩子們聽,結果這個即興的故事就成為經典。所以,安徒生正是一個“即興詩人”式的童話家——這是對他的豐富評價之中的一個評價。《跳高者》也是這樣即興地講出,即興得有趣和意味深長。
這三個跳高者是跳蚤、蚱蜢和跳鵝。
跳蚤是什么我們都知道。蚱蜢是什么我們同樣知道。跳鵝是什么我們要解釋一下了,它是一種丹麥的玩具,用鵝的胸骨做成,加上一根木栓一根線,就可以讓它跳躍。
現在這三位著名的跳高者舉行比賽,誰跳得最高,國王會把女兒嫁給它。這真是一種童話中的比賽和運氣,可是童話中的比賽和運氣給人看見的是普通人間里的景象和遺憾,童話把它寫出來,閱讀就有觸動。
跳蚤首先跳。蚱蜢第二跳。最后出場的是沒有生命的需要牽動的跳鵝。
沒有疑問,跳得最高的是跳蚤。可是誰看得見它呢?沒有人看得見它,所以大家都說它完全沒有跳。這種說法太不講道理了,可是不講道理也沒有辦法,因為你要讓人家看見!
蚱蜢跳得沒有跳蚤一半高。如果它跳的方向對頭,那么應該是可以得第一的,成為國王的女婿,可是它卻是方向沒有把握好,向著國王的臉上跳過來,方向錯了,所以可惡。
跳鵝站著沉思良久,沉思的意思就是要有人來牽動它,所以大家知道了它不會跳。一只狗兒說:“它沒有生病吧!”狗兒就走過來嗅嗅它,結果一嗅就碰到了,“噓!”跳鵝笨拙地一跳,竟然到了公主的膝上去了,方向準確,恰到好處。
國王說:“誰跳到我女兒身上去,誰就是跳得最高的了,因為這就是跳高的目的。能想到這一點,是需要有點頭腦的,跳鵝已經顯示出了它有頭腦。”國王由衷地夸獎說,“跳鵝的腿長到了額頭上去了!”
比賽結束。
下面是沒有獲勝的跳蚤和蚱蜢的分別感嘆。
跳蚤:“我是跳得最高的,但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在這個世界里,一個人如果想要讓人看見的話,必須有身材才行。”
蚱蜢坐在田溝里,仔細地思索了這世界的許多事情,不禁也認為:“身材是需要的!身材是需要的!”
蚱蜢,還有一點也很重要: 方向!你要記住方向!
樅樹
《樅樹》敘述的是一個盼望長大的故事。所以故事中的這棵樅樹是一棵小樅樹。
它長在樹林子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地點,有很充足的太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可是這一棵小樅樹急著想長大,它一點兒也不理睬溫暖的太陽光和新鮮的空氣。當農家的孩子們出來找草莓和覆盆子,說著故事,也說,“嗨,這個小東西是多么可愛啊!”這樣的有趣和感人的話的時候,它也沒有興趣聽。它滿心想的都是快些長大啊,快些長大!
“我希望我像別的樹一樣,是一棵大樹!那么我就可以把我的樹枝向四周伸展開來,我的頭頂就可以看看這個廣大的世界,那么鳥兒就可以在我的樹枝上做巢;當風兒吹起來的時候,我就可以像別的樹一樣,煞有介事地點點頭了。”
當第三個冬天到來的時候,小樅樹已經長得很大了,兔子只好繞著它走過去。
啊!生長,生長,長成為大樹,然后變老,只有這才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
有幾棵大樅樹被伐木工人砍倒了,搬上車子,運走了。
它從見多識廣的鸛鳥那兒知道,它們是被造成了新船上的桅桿,在那大海的波濤間顛蕩,是昂著頭的!昂著頭的!
大海又是什么樣的?
小樅樹真是興奮得不能克制,身子也有些抖。
又有一些樅樹被砍倒了運走了。它從唧唧喳喳的麻雀那兒知道,它們是到一個富麗堂皇的地方去的,它們是去裝扮圣誕節的,披紅掛綠,放射出令人狂喜的燈彩。
小樅樹興奮得不能克制,甚至是興奮得真痛苦了!真痛苦哦!
那可是一個全身被裝扮得披紅掛綠、流光溢彩的機會,所有的男女老少圍住你吃喝和舞蹈,接著肯定還會有更加精彩的事情到來。
小樅樹竟然也被砍了來裝扮圣誕節了,披紅掛綠,流光溢彩。可是立刻也就結束了。接下來的事情沒有更精彩,而是被拖上了閣樓,開始待在黑暗的角落里。只有幾只老鼠來光臨一下。再接下去,連待在這黑暗角落里的資格也沒有了,被拖到了外面砍成了柴火和碎片,點著的火漸漸把它燒成灰燼。每一個爆裂的聲音都是它深深的嘆息,想念和懊惱一起涌上,樹林里的夏天,星星照耀的冬夜,那美妙的鳥兒的歌唱和溫暖的太陽光,它們可是一直都對它說,好好聽聽吧,好好享受,可是它不要聽的。它甚至留戀地想起以前長在它不遠處的一棵可愛的小赤楊呢,那可是一棵公主般的小赤楊,如果它以前不是頭腦發熱,不明白生命的至理名言,只想著長大,被砍倒,那么是很可能得到這棵公主小赤楊的友誼的,而且還可能發展到比友誼更心動的感覺。可是現在只能面對灰燼了。
安徒生寫這一篇童話時正好四十歲,有些中年的不安和暗淡。
可是安徒生也寫出了珍惜生命每一個時段,每一個春秋,才是珍惜生命的這樣的理解。
一個孩子誕生出來,我們便盼望他長大;一個孩子,不是盡情地享受今日的童年,而是想著長大,想著成才,都是很違背生命意義的。生命的意義不是奔往一個目標。生命無意地來到世界,她不是自己創造了自己,而是你們讓她來的。她首先不是應該享受到這“創造”嗎?然后才是為這個讓她生長的人類做一些努力,讓后來的生命有更好的機會和撫育。
1845年時的安徒生已經在想我們現在還顧及不到的課題,安徒生1845年寫出的《樅樹》是一篇多么生動的關懷童年的論文。樅樹被點燃時的每一聲爆裂,也是安徒生的痛心的呻吟。小樅樹顧及不上童年的陽光和樂趣,倒不是它父母的引導;我們現在的孩子童年消失,可是和父母的聲聲叮嚀與“盼望”分離不開!我們不會不承認吧?
創造
童話的方式在安徒生的思維和筆下都是自如的。自如的意思是說他可以用它來表示任何想法。《創造》寫了怎么才能當一個詩人才能寫出文學,也寫了對“批評”的批評。是創作談和批評的結合。
故事里的第一個人物是年輕人。年輕人想在復活節就成為一個詩人,然后娶一個太太,靠寫詩來過日子。他知道這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卻又偏偏要這樣立志和安排生活。他其實很可能還沒有立志前就已經覺得世界上一切可以寫成詩的東西都已經被寫了出來,可是他還是不切實際地要這樣安排自己,要這樣擠。
“一千年以前出生的人啊,你們真是幸福!”“即使幾百年以前出生的人,也是幸福的,因為那時他們還可以有些東西來寫成詩。現在全世界的詩都寫完了,我還有什么詩可寫呢?”
他決定去拜訪一位巫婆。在歐洲的童話和故事里,巫婆經常是智者,雖然地位普通,但是卻善于指引,讓你有門可入。這里的這位巫婆,恰好又正是干著管理一個大門的工作,有人騎著馬或是坐著車來,她便打開門。
她住的房子周圍,沒有樹,沒有花,門口只有一窩蜜蜂,還有一小塊種馬鈴薯的地。
我就說嘛,我們這個時代毫無詩意,我在這兒看見的正是縮影,所以有什么可寫的呢?年輕人這樣想。
可是巫婆告訴他說,面包屑也是面包啊,你為什么不可以把面包屑寫下來呢?
巫婆已經知道,這個想當詩人的年輕人不夠敏銳,也沒多少文思可言。
巫婆就把自己的眼鏡和聽筒給他,讓他戴上,使他能看見和聽見“源泉”,看見和聽見最普通的東西里原來也有聲音和故事。
比如馬鈴薯。你拿起一個捏在手里,你就能聽見從它里面發出的聲音。它正在唱一支馬鈴薯之歌。它們是怎么到歐洲來的。人們不會栽種它們,竟然是挖了一個洞,把整袋的馬鈴薯統統倒入洞里,以為會長出一棵樹來,然后搖下馬鈴薯來。那時不知道,人類的幸福: 馬鈴薯,是從根底下長出來的。可是后來知道了,所以是多么了不起的歷史!
再來看看蜜蜂窩。那里面有多么活躍的生活!蜂窩所有的走廊上都有蜜蜂,它們拍著翅膀,好使這個大工廠里有新鮮的空氣流動。這是規定好的任務。這時又有許多的蜜蜂從外面進來,它們的腿上都有一個天生的籃子,現在里面又裝滿了花粉。那位蜂后也想飛出去勞動,順便也玩樂一下,可是按照規定,蜂后現在是不可以飛出去的,她仍舊想飛,大家就只好把她的翅膀咬斷了。
巫婆還準備領年輕人去看看公路,因為公路上有很多的人。可是年輕人說,哦,我不想去了,我的頭都昏了!那么多的一堆人,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故事在鬧哄哄地響著!我要回去了!
巫婆只好告訴年輕人,你成不了詩人!不是復活節的時候成不了,而是永遠也成不了!
“那么我將來怎樣靠詩來吃飯呢?”年輕人擔心吃飯的問題。
你可以靠批評詩人來吃飯呀!一棒子就把他們打垮!像打擊他們的身體一樣地打擊他們的詩。不要害怕,勇敢打擊!你就不但能養活你自己,還能討個老婆一塊兒養活了。
這可是年輕人沒有想到的,原來可以創造的東西還真多!而且還和詩歌有關系!
巫婆其實是諷刺的,可是年輕人以為是指點了迷津。年輕人真的就去干這打擊的職業了。安徒生就遭受過很多次這樣的打擊,被說得一文不值。所以安徒生反感。所以安徒生就用童話寫出了這反感的批評。
安徒生這反感的批評一直被我們當成童話來閱讀。我們紀念安徒生是因為他的這些童話一篇也沒有腐朽,可是曾經預言它們會腐朽的那些批評那些打擊倒的確已經腐朽了。這種滑稽沒法說。
下一篇:《福娃》主要人物簡介:貝貝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造良好的人文閱讀環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