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早慧孩子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喜歡閱讀,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生學的研究成果中指出, 有44 %的天才男童和46 %的天才女童是在5 歲以前開始閱讀的。早期閱讀可以使兒童增長知識, 開闊眼界, 促進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及表達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而且能使兒童獲得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
兒童閱讀興趣, 簡明地講, 即指兒童對文獻和進行閱讀活動的愛好, 是對文獻的內容、意義進行積極探索和對自身從事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表現在對文獻和閱讀活動的特別喜愛和積極的閱讀態度。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好”與“樂”都是閱讀興趣的反映。
當兒童對閱讀發生興趣時, 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當然, 閱讀興趣往往影響閱讀效果。有興趣讀書的兒童與無興趣讀書的兒童在相同的時間里、相同的讀書條件下去讀同一種書, 其結果必定會出現很大的差距; 讀有興趣的圖書與讀無興趣的圖書, 其結果也不一樣。因此, 在家庭和少兒圖書館開展閱讀指導工作時, 首先重視和研究的問題, 就是對兒童閱讀興趣的培養。
人的興趣不是天生固有的, 它是在預定客觀環境影響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礎上, 通過社會實踐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同樣, 我們認為, 兒童閱讀興趣的產生、發展是與我們的引導、培養無法分開的。如果我們根據兒童心理的特點和閱讀形成、發展的規律, 采用多種方式, 有意識地培養和激發閱讀興趣。那么, 完成艱巨的閱讀任務, 就會變得輕松愉快起來, 把“苦讀”變成“樂讀”、“趣讀”, 從而提高閱讀效率。關于培養興趣, 郭沫若說過:“興趣能使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從而使人能夠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興趣,就會去勤學苦練, 就會對一個人的成就發生作用。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這也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學齡前兒童的意志力比較薄弱, 自控能力還比較差, 因而閱讀興趣的培養就顯得更加重要。學齡前兒童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 或稱敏感期。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教育的基礎主要是五歲以前奠定的, 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 %。所謂敏感期, 也稱關鍵期, 是指在某一特定年齡時期兒童對某種知識或行為十分敏感, 學習起來很容易, 錯過這個時期, 學習則發生困難, 甚至影響終生。例如: 兒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是2 歲左右, 書寫敏感期出現在3. 5 歲至4. 5歲時期, 閱讀敏感期出現在4. 5 歲至5. 5 歲時期。所以, 一些教育專家認為“6 歲前較6 歲后更容易學習閱讀”。而在閱讀過程中, 圖書扮演的角色是極其重要的。因此, 培養閱讀興趣, 應從選擇圖書開始。
一、選擇圖書以孩子的需要為惟一原則
在關于學前兒童讀物的調研中, 有這樣一種結論: 從整體上看, 兒童所擁有的讀物基本上是出于家長自己的考慮,自己的教育觀, 是家長的一種主觀行為; 其次才考慮孩子是否有需求。可見, 現在大多數父母在圖書的選擇上是違背圖書選擇原則的。那么父母應怎樣考慮孩子的需要呢? 應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來選擇圖書。
要著重選擇形象性、直觀性、故事性強的圖書。所謂形象性, 即書中內容應是兒童熟悉的, 使兒童感到親切, 自然地受到感染、滿足內心的需求和情感。例如: 兒童喜歡看動畫片, 像《哪吒傳奇》、《飛天小女警》都是兒童喜愛的動畫片, 百看不厭。家長可以為其選擇這樣一些圖書。當兒童在書中見到自己熟悉的形象和情節時, 必然會對圖書發生興趣, 于是閱讀在興趣的引導下, 不知不覺地進行著。所謂直觀性, 即選擇色彩豐富、絢麗、對比強烈的圖書, 因為兒童對色彩鮮艷的圖書畫面很感興趣。所謂故事性, 即挑選情節單純、生動有趣、結構清晰、有頭有尾的圖書, 特別注意故事要有一個吸引人的開頭, 因為兒童喜歡故事性強的作品,有情節的圖書在低幼圖書中占絕對優勢。我國的《西游記》,國外的《一千零一夜》及《列那狐的故事》等, 對兒童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選擇圖文并茂的圖書。給兒童看的圖書應具有語言簡練、書中人物動作性強的特點, 書中的情節應主要依靠畫面式動作來體現, 而不是過多地借助語言, 以便使兒童能夠從畫面的轉移、動作的銜接中了解、認識圖書的內容。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5個時間段最適宜念故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培養愛看書的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