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他上課不聽老師講,回家做作業拖拖拉拉,誰批評都不聽,成績又差,老師都說不想管了,真是越看他越心煩。”
“她不喜歡數學老師,就不好好學了,成績一塌糊涂,我都快要被她氣死了。”
“他經常闖禍,害得我隔一陣子就要被老師叫過去訓一頓。”
…… ……
最近,我在一個育兒論壇里義務為家長們答疑,家長們的問題很多,且多數都是在指責孩子、傾訴為人父母者的困惑和焦慮。
看著這些問題,在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同時,我也有些疑惑:這些為人父母者在焦慮、困惑的同時,難道就沒想過,一個逆境中的孩子,或許更需要內心強大的父母多多“看得起”他,幫他重尋自信?
“看得起”成就知名經濟學家
有這樣一個孩子,他調皮搗蛋全校知名,天天逃學、玩彈珠、射雀鳥或者在野外游蕩,考試屢屢不及格,眾老師一說起他都直搖頭,校長最終忍無可忍,將他逐出校門。他長大后回憶說,那真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幸好黑暗中還有一點光,在他讀六年級的時候,班主任把他叫到操場上說:“我不管你的行為,不知怎樣管才對,因為我沒有遇到過像你這樣的學生。只希望你不要管他人怎樣說,好自為之,將來在學問上你會走得很遠,遠過所有我認識的人。”
班主任的話在這個孩子心里生了根,以后不管考試有多么失敗,他都記得老師的話。他果然在學問上走得很遠,成了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張五常。他多次回憶這位小學老師,說遇到他是一生之幸。
張五常說,老師的“看得起”使他在極端的失敗中仍保有對自己的信心,不至于一敗涂地。后來,張五常赴美留學,奮發圖強,終成大家。
“說你行,你就行”得到科學驗證
為何被人“看得起”有如此奇效?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和勒諾·雅各布森做了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他們從一個小學的每個班級中挑選5個孩子,然后告訴老師:測試發現,這些學生學習潛力非凡。其實,這些學生是隨機挑選的,并無過人之處。
令人驚訝的是,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這些學生學業突飛猛進,老師評價說,與別的孩子相比,他們更有好奇心和成功的潛質,也更能適應環境。更有意思的是,一年后,這些學生再次接受測試時,智商的確有了顯著長進,心理學家的謊言變成了事實!
這是為什么呢?兩位心理學家總結說,老師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覺中給了這些“高智商”學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更多的機會,在學習上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是促使孩子學業突飛猛進的原因。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如果A對B懷有某種期望值,會不自覺地引導著A對B采取的行為,這一系列的行為將最終導致B也朝著這個期望值前進,最后使預言變成現實。
請撕掉“問題孩子”的標簽
一個媽媽說,孩子在國內成績一直不怎么樣,覺得是學習有“問題”,但赴美求學后成績突飛猛進,成為頂級學生,她覺得有些疑惑,孩子是怎么做到的?在我看來,道理很簡單,這里“看得起”他的老師少,那里“看得起”他的老師多,所以充分激發了他的潛能。
為何大人眼中的“問題孩子”如此之多?我推測,多數是環境造成的。
假如你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天性喜歡做各種有趣的探索,又覺得功課很悶,所以難免“犯規”搞點小破壞。這時,若遇到懂得兒童心理的老師,在尊重天性的同時給予合理引導,孩子就是萬幸的。不過,這樣的老師十分稀缺,多數老師會指責他調皮搗蛋。他們懶得探究孩子頑皮背后的原因,直接貼個“問題孩子”的標簽了事。這種事經歷得多了,孩子難免灰心喪氣。如果家長也看孩子不順眼,他很可能會破罐子破摔。要知道,孩子的價值觀和判斷力并不穩定,對自我的認知更加依賴成人的看法。
絕大多數“問題孩子”的內心不可能沒有痛苦,因為求知和進步的欲望是寫在人類基因里的,但既然沒有大人傾聽和理解他的痛苦,沒有人覺得他有價值,那就“做問題孩子”好了——這也算實現了大人對他的預期。再說,給那些不理解自己的大人出點難題,看著他們跳腳著急也挺“解氣”的。
不是每個頑童都有張五常這樣的運氣,可以遇到良師,但做父母的完全可以成為他在逆境中的“定海神針”。撕掉他身上“問題孩子”的標簽,給他正面的自我期待,喚起他的自我價值和責任感,他會有一個好開始。
下一篇:為何我家孩子特別喜歡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壞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