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王女士的兒子今年8歲了,由于是家中獨子,幾乎是在家人的溺愛中長大,家里人人都寵著他,養成了他自私的心理,自己看上的東西就絕對要拿到手,喜歡吃的東西就不準別人碰……王女士為此教育了兒子多次,兒子卻沒有一點改善。
自私≠貪婪
家長僅憑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就判定孩子自私到有些病態,其實是對孩子很不公平的。如果孩子真的很自私,什么事都以自己為中心,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那么他根本就無法與身邊的人和睦相處。
很多人覺得自私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什么時候都以自己的利益和意愿為第一,甚至不惜傷害他人也要達到目的。有些人還很簡單、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別人的侵犯,那么別人就是自私的,其實在這么想的同時,自己又何嘗不自私?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私,那么就沒有立場判定一個人是否自私。
自私是一種本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它其實是很‘中性’,家長不要把自私同貪婪一類的品性掛上鉤,單純的自私并不是一種病。”蔣春雷說。
環境造就孩子的“自私”
不管怎么說,孩子在家中總是這么霸道是不可取的。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孩子表現出自私,眼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呢?“蔣春雷指出,其實這還是由于家庭環境的原因造成的,家長過分溺愛、驕縱孩子,使得孩子認為有些東西本就該是自己的,理所當然的要拿到手。最后孩子的‘理所當然’超過了家長的預想,家長受到了一些傷害,就開始指責孩子的自私是種病,其實這何嘗不是家長在教育時做得不夠好的原因呢?”
如何避免孩子自私
1、家長不應該過分溺愛孩子。在家中給孩子太多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被嬌慣到“唯我獨尊”,會使得他們習慣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為中心,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想法的感受。
2、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家長應以身作則,要讓孩子看到自己對待長輩的規矩或習慣,要教導孩子溫和對待身邊朋友,甚至陌生人,做到互助友愛。試著換位思考地看待問題,教給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多為別人考慮。
3、家長應對孩子提出,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他也有該盡的義務。不要覺得孩子小,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完了省心,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嬌氣。
下一篇:保持平等與孩子心靈互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要想念好書,先要定好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