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有個6歲的兒子,有一天因為我制止他做了一件事情,他就很生氣地使勁用雙手狠掐我的脖子。當時我害怕極了,感覺到兒子是真的很想用力把我掐死,只是他力氣不夠大才沒有如愿。”8月11日晚,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舉辦的親子講座上,市民郭女士心有余悸地提到了最近發生在她身上的事例。
“你的孩子肯定是缺乏心理營養!”資深幼教專家鮮于涼說,孩子不愛吃飯、怕生害羞、霸道愛搶玩具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足夠的心理營養所致。什么是心理營養?缺少了心理營養的孩子表現出什么樣的特征?該怎么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呢?來聽聽專家的說法。
案例1:
不必強迫孩子把玩具借給別人
劉女士的女兒元元1歲6個月,她的玩具從來不給任何的小朋友碰,一碰就哭,可是當她看見別人手里有玩具時,卻總是要搶來玩。這時,劉女士總是跟女兒講道理,“有好東西要跟大家分享,小朋友要一起玩。”可是從不見效。
鮮于涼認為,做父母的應該多問問自己,你自己心愛的東西,你舍得跟別人分享嗎?大多數人的回答是:不會。玩具在孩子的心中就是他心愛的東西,既然大人們都不舍得跟別人分享你心愛的東西,為何強迫孩子跟別人分享?你總是以為他的玩具不重要,可以隨意讓給別人,其實,在他心里,一部小玩具車就是他的寶馬。
鮮于涼說,此時,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如果他不愿意把玩具借給別人玩,不必強迫。你可以和他協商:我知道把玩具拿給別人你很難過,那你能不能把其他的玩具跟別人交換呢?
案例2:
要體會孩子的感受
晨晨今年2歲7個月,有一天媽媽帶她去同事家玩。晨晨想看電視《智慧樹》,同事家12歲的兒子想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晨晨說,我最小,你應該讓我,哥哥說,這是我家,我說了算。
晨晨的媽媽很尷尬,她覺得2個孩子說得都有道理。但這是在別人家,她只能不停地跟女兒講道理,“我們回家再看《智慧樹》”,女兒委屈地同意了,但在回家路上,晨晨說,我以后再不去哥哥家了。
鮮于涼認為,當孩子受到傷害時,正是其情緒最膨脹的時候,在這種狀態下,跟孩子講一大段的道理,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沒有用的,即使是大人也未必能聽得進去。
鮮于涼為此支招,要注意孩子的情緒,體會孩子的感受,關心地問“是不是很難過、很傷心?”如果她要哭,讓她盡情哭好了,負面情緒表達出來后,就不容易積壓在心里,等事后再慢慢開導孩子。
專家支招:
不要強迫孩子學不需要的東西
0-6歲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確是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但是孩子在每個階段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心理營養,我們該如何給他補充心理營養,鮮于涼認為,在這方面,很多父母存在認識誤區。
樂樂今年5歲,有一天,媽媽聽說同事的兒子小程上鋼琴培訓課后進步很大,她也去找了一家培訓機構送樂樂去學習,第一天,樂樂很開心地去了,第二天樂樂找借口提前走了,第三天樂樂裝病怎么勸都不去上課。
鮮于涼認為,很多家長為了自己的需求,就把會這種感覺加到孩子的身上。如果這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對他來說就不是好的心理營養。強制他去學某樣東西,說白了,就是家長的攀比心理在作怪,這是在控制孩子的心理成長。
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
張女士兒子5歲多,小時候兒子每做一件事情,總是做不好,她總是說,“我來幫你弄好了”,有時候兒子想獨立完成什么事情,爺爺奶奶總擔心會摔爛家里的物件,總是阻止。以致現在,兒子穿衣服穿鞋子都要大人幫忙。
鮮于涼說,孩子做事時,如果是幫他做,就是妨礙了孩子的心理成長。一些正面的事情,還是讓孩子自己去完成。愛他,不是什么都包辦。
采訪手記
別以為結了婚就有資格當父母
當天晚上,大廳里坐滿了聽課的年輕父母們,他們把各種古怪問題拋向鮮于涼,經過鮮老師解答,他們才發現,原來養孩子還有這么多學問。在現場,鮮于涼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表述育兒心得,讓記者印象深刻。
鮮于涼問:“你們說,駕駛員和父母,哪個工作更難做?”
臺下齊聲答:“父母。”
鮮于涼接著問:“如果不經過培訓就開車上路,這樣的駕駛員我們稱之為‘馬路殺手’。而既然父母的工作比駕駛員更難做,假如我們沒有經過培訓就開始養孩子,那我們的孩子會怎么樣?”臺下人陷入了思考中。
“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句話,別以為結婚了就有資格當父母!”
鮮于涼告誡年輕的父母們: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請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理解孩子、欣賞孩子。補充心理營養,不是單方面的,一定是對方能感受到的、能接受的。愛必須是無條件的,只有無條件接受、接納自己的孩子,然后在與孩子的良好互動中指導孩子的做法,這樣孩子就少有叛逆和抗拒了。
下一篇:揭示 孩子的10大性困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良好飲食習慣對孩子發育有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