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東子:讓孩子好好吃飯比吃多少更重要。
范姜國一:吃嘛嘛香,因為我不偏食也不挑食。
爸爸東子 ———
提起孩子的飲食習慣,年輕媽媽的感慨最多。在幼兒園接孩子時,家長關心的問題往往是:“我家的孩子吃了多少飯?”“今天吃什么?”“我家孩子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沒有?”……但很少有家長問孩子有沒有認真吃飯,其實,孩子養成認真吃飯的習慣也很重要。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平衡膳食、合理的營養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基本物質條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孩子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育。
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甚至是由成人喂食的,更有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甚至打罵等,更別提良好習慣的培養了。
我也經常遇到父母咨詢關于孩子吃飯的問題,有的偏食、有的挑食,有的干脆不愛吃。不好好吃飯的根源難道真的在孩子身上嗎?不,根源在于父母。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吃飯的問題上,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曾直言不諱地告訴一些家長,對于偏食、挑食的孩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餓他三天,以后啥都吃了。孩子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主要就是父母慣出的臭毛病。
其實,不用餓上三天,餓他一頓就管用。
我從依依小的時候起就注重對她的飲食習慣的培養,所以孩子吃飯認真、不偏食。但是在依依7歲那年,有一段時間突然不愛吃面條,不想吃蔥花。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就是不想吃,我說那索性就不要吃了,什么時候想吃了再來把這碗面條吃了。
餓了一下午后,孩子哭著和我說:“爸爸,我錯了,我不該挑食,我還吃那碗面條吧。”于是,我把那碗面條熱熱又打了一個荷包蛋給孩子吃,看著孩子把一大碗面條都吃完后,我又和孩子溝通她為什么突然挑食。原來是有一個孩子吃壞了肚子,在學校吐了,依依看到了那個孩子吐出的面條就產生了條件反射。了解了原因,并對癥下藥,孩子再也沒有出現挑食的行為。
這讓我想起我朋友家的一個孩子,她去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可僅僅因為挑食而失去了工作。由于朋友夫婦對他們的這個丫頭過于溺愛,使孩子自小就挑食、偏食,愛吃的吃漲肚皮,不愛吃的一口不動。不吃魚、不吃雞、不吃蔥花、不吃花椒、不吃帶餡的……
這個丫頭人倒聰明,能說會道的,工作也不錯,所在的單位是效益很好的一家私企,中午免費提供午餐(盒飯)。每次的盒飯都有她不愛吃的,所以別人享受免費午餐,她卻要出去自己花錢買午飯吃,要僅僅是這一頓午飯錢倒也罷了,關鍵是她的“特別”受到別人的孤立,而且有時在辦公室吃完午飯要加班,而她到外面吃飯不可能參加加班。結果不到兩個月,被單位炒掉了。
所以,萬萬不可小視這飲食習慣。
小時候不能規規矩矩吃飯的孩子,將來上學時幾乎百分之百不能安安靜靜地聽課,長大后更不能專心致志地做事。可見,吃飯是連接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的重要環節。而父母的意識更是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意識改變了多少,決定了孩子的行為改變的方向和速度。
食欲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進食量,影響著營養的攝入。在日常生活中,每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營養,不少母親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變著法地給孩子做各種食物,希望孩子多吃、吃好,而忽略了對吃飯興趣的培養。其結果是孩子將吃飯當成一項任務,每天在父母的監督下“很不情愿”地完成它。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培養孩子吃飯的興趣和習慣,比孩子每餐吃下了多少更為重要。
女兒范姜國一 ———
聽奶奶說,我從小就“口壯”,那時吃嘛嘛香,基本不挑食。在小學時,有段時間挑食,被爸爸給“餓”過來了,現在的我,用老爸的老話說就是“人吃的都吃”,所以剛滿13歲,我就長到了1.63米,90多斤,身體倍兒棒!
關于飲食習慣,我還是給你們講講“我吃‘小飯桌’”的故事吧:
在沈陽上初二時,學校沒有食堂,所以沒辦法供應飯菜,因此中午吃飯只有兩個辦法:第一,在學校旁邊的市場吃;第二,學校對面的居民樓有辦“小飯桌”的,可以在那里吃。“小飯桌”是一種供學生吃飯的家庭“飯館”,每個月有固定的費用,一般辦“小飯桌”的那家的主人,會在自家屋子里放桌子,供我們吃飯。由于爸爸考慮到在市場吃飯不衛生,吃的東西也不健康,所以決定給我找一個“小飯桌”。
我在上小學的時候,也吃過“小飯桌”,所以這次聽說又要吃“小飯桌”了,感到很高興,于是欣然同意爸爸的決定。得到我的同意后,爸爸便出門“考察”去了,不久拿回了一個辦“小飯桌”的人的名片,爸爸說環境很不錯,就在那里吃了。
于是,開學第一天的中午,爸爸就帶我來到這家“小飯桌”,地方離學校不遠,只需要過一條馬路,拐進一個胡同,在里面的一個單元上樓就行了。
走進門,看到一個面帶微笑的中年女士,她自我介紹姓張,說我叫她張阿姨就行了。一番簡單的介紹后,她帶我走進屋子里面的一個房間,那里放有兩張桌子,一大一小。阿姨說這間屋子是專門給初中生準備的,因為在屋子外面吃飯的,都是141中學旁邊的中捷小學的學生,非常調皮,怕影響我們吃飯,才給中學生專門空出一個房間。這個房間算上我一共有5個人吃飯,據說另外幾個也是141中的學生。
看過房間后,爸爸與阿姨談起了價錢,中學生一個月正常要120元,爸爸說我這個年齡也就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而本來長得就小的我看起來吃得也不多,所以阿姨同意按小學生的標準收取我的費用:一個月110元。談好價錢,我找了個座位坐了下來,等著阿姨給我盛飯,這時“傳說中的”其他幾個初中生來了,他們是141中學初一的學生,雖說我是她們的“學姐”,但是年齡還是比她們小,所以我叫她們姐姐。
吃了一個月的“小飯桌”后,一切都好,伙食也很好,就是阿姨不干了,為啥呢?因為我不僅比小學生能吃,甚至比那兩位姐姐都能吃,飯量大的我讓阿姨很為難,于是爸爸和阿姨商量了一番,把我的伙食費提高到120元一個月了。
回家后,我不好意思地對爸爸說:“都怪我吃得太多了。”沒想到爸爸非但沒生氣,還笑著對我說:“你能吃是好事呀!這樣才能長肉,長大個!”爸爸的話讓我心里有了底,老爸讓我放開肚子使勁吃,加多少錢都行!嘻嘻。
下一篇:你的孩子缺乏心理營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左撇子”應該矯正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