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凡凡上小學二年級,是個讓家長、老師、同學都頭疼的孩子。他多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兩手不停地做各種小動作,還老去騷擾坐在旁邊的同學,一會兒拿同學的鉛筆、橡皮,一會兒拉同學的衣服。下課后也不太平,經常搞些惡作劇,比如往同學后面的衣服上貼紙條之類的,弄得同學的家長紛紛告狀,誰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與他同桌;同學當然也都躲著不愿意理睬他。作業完不成是常事,學習成績自然也是一團糟,小學一年級就已經“紅燈”高掛啦。老師說凡凡有多動癥,勸家長帶孩子去治療,可到精神衛生中心做了專業的檢測,結果專家說這孩子只是調皮,并不符合多動癥的診斷標準。
當凡凡來到咨詢室的時候,仍然是一副手動腳動,坐不住的模樣。他對房間里所有的東西都表現出好奇,眼睛東張西望,手也忍不住要去摸,屁股雖然勉強坐在凳子上,腳卻還在不停地扭來扭去,但當媽媽開始訴說他的事情時,卻立即停止了動作,豎起耳朵仔細地聽起來。媽媽滔滔不絕地說了十分鐘,奇怪的是,這孩子竟然也認真聽了近十分鐘。這一細節引起了我的關注,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也就這點時間,凡凡能夠做到,說明他確實不是多動癥兒童。多動癥在臨床上稱“注意力缺陷障礙”,多動癥孩子是不可能做到集中注意力如此長時間的。但是,凡凡的日常行為表現,又確實是“多動”得讓人討厭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的“多動行為”呢?
當我們了解到凡凡從小的養育環境,看到凡凡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互動模式,答案也就明白顯現了。原來凡凡的爸爸是三代單傳的獨子,爺爺奶奶非常寶貝這個第四代單傳的小孫子。外公外婆本來就因為自己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遺憾,現在有了小外孫,自然也是疼愛有加。爸爸媽媽因為兩邊老人的期望,懷孕時壓力很大,終于不負眾望生了兒子,對孩子也是盡心呵護。凡凡在六名大人的全力關愛下長大,在家是徹頭徹尾的“小霸王”,上下三個家庭的中心,從來是要什么有什么,想怎樣就怎樣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凡凡完全被寵壞啦,他習慣于成為大家關心的中心,心安理得地享受別人為自己提供的服務;卻沒有學會與人交往的行為規則。這樣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一旦從自己家庭的小環境進入學校等社會環境,就會出現適應問題。凡凡不明白與同學、老師相處的基本禮節,不懂家里的行為與學校中的區別,為了仍然能成為大家關注的中心,不斷地采用騷擾別人的行為方式,結果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學習,也給自己在學校中的人際交往和行為規范帶來了麻煩。
對于凡凡出現的問題,建議家長要“愛而有度”,從建立孩子在家中的行為規范做起,制定循序漸進的行為干預方案,幫助孩子逐步適應學校生活,完成社會化。
下一篇:夸獎孩子技巧:具體而不夸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孩要當媽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