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見了熟人、客人甜甜地說一聲:“奶奶、爺爺或叔叔、阿姨好!這樣的孩子人見人愛。可偏偏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有說有笑、非?;顫?,見了外人、即便是認識的人也不肯打招呼、甚至被督促著,仍金口難開,令父母很尷尬。
為什么會閉緊小嘴巴
如果需要同時打招呼的是幾個人,幼兒可能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或者認為挨個問好很累,而這個行為是為父母做的,不是自己情愿的,索性就全免了。這說明孩子還沒掌握同時和多個人打招呼的技巧,也不懂得見了人要打招呼是禮貌行為。
孩子對自己的評價依賴于成人,爸爸媽媽說他怎樣,孩子很自然地認為自己就是什么樣子。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害羞”,如同給他貼上了標簽,幫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依據,越發地回避和人打招呼。
孩子喜歡和不喜歡一個人僅僅靠直覺,如果哪位叔叔阿姨體態彪悍、面相不善或粗門大嗓,往往令他們望而生畏,唯恐避之不及,哪還會問好?另外,3歲孩子的自尊心萌芽,因此在被父母要求著向他人問候時,自尊心強的孩子會感到很沒面子、產生逆反情緒,以沉默表示抗議。
父母的高招
招數1:說明打招呼的理由
借助講故事、看圖畫書和生活經驗,啟發孩子明白:熟人間打招呼是一種禮儀,表示一個人懂禮貌、有修養,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它能使我們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而且,打招呼之后,問候的和被問候的人都能感到愉快。
招數2:了解寶寶的想法
教子的前提是“知子”。父母不妨先問問孩子是怎么想的,再告訴他具體怎么做。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真誠地做個表率,以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如果出現孩子不愿招呼人的局面,以轉移話題的方式代替指令性的語言,引導孩子開口說些他感興趣的事,才是明智的做法,因為反復的提醒和批評可能使大家都面臨更為尷尬的境地,還容易強化孩子的這個行為。
招數3:留出一點時間
讓害羞的孩子開口問好,不能硬來。如果孩子表現得很堅決,父母與其不停地勸說、命令,不如與朋友、同事、鄰居達成一致,不要求孩子稱呼他們。但是,父母和這些熟人碰面時,要表現出應有的熱情和友好,不厭其煩地一次次把他們介紹給孩子、再把孩子介紹給他們。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將會發自內心地接納他們,并從父母身上學會自己該怎么做。
招數4:幫孩子找到突破口
害羞的孩子需要較多的嘗試與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和外人。在某些場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這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導、幫他們尋找方法,找到突破口。比如見到同事,媽媽可以對孩子說:“想想看,她是哪位阿姨?你應該對她說什么呢?”引導寶貝說出“阿姨好!”如果孩子說了,即便聲音很小,也要及時表揚,并鼓勵他:“媽媽相信你下次問阿姨好的時候聲音一定會比這次大,對不對?”以此給孩子增強信心。
招數5:暫時回避
對于膽小的孩子,父母先帶他接觸那些和藹可親、喜歡小孩、慈眉善目的人,這些人能給孩子安全感。等孩子大一些,再讓他結識更多的人、包括長相特殊甚至比較丑的人,和他們打招呼。如果可能,媽媽事先透露一下這些人的相貌、特點,突出他們的善良品質等等,打消孩子的顧慮,產生親近感。
招數6:從點頭開始告訴孩子,社交性問好的形式有很多,友好地看著對方的眼睛、微笑、握手等等都行。你可以鼓勵孩子先選擇最簡單的方式:點頭。如果他做了,一定要表揚。(小塵)
下一篇:女孩并沒有膽小的天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愛插話是心理焦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