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貝常常抓著已經用得很臟很舊的東西或玩具不放,如果家長把這些東西從孩子手中拿過來,孩子就會大吵大鬧。家長有沒有為這樣的情況而著急、生氣過呢?兒童的戀物心理是一種常見現象,家長不必過度擔心,但也不能輕視。
案例 戒掉小花被,還有維尼熊
同事阿凡說起他兩歲多的兒子有“ 戀物癖”,成天拿著一只已經摔裂了口的密胺杯子,睡覺的時候也要抱著它……麻煩的是:這只杯子里面還必須得盛上一點兒水,所以經常把地板家具被褥搞濕。
孩子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呢?樂樂也戀物,曾經的小花被、小熊,到現在的巧虎。
2006年,小花被和樂樂如影隨形;有一次,被子遺忘在出租車上,我還打電話到出租車公司找尋,幸好師傅及時找到送還(為此另付了10元車費);后來,為了清洗方便,我們悄悄地把它裁成了四塊……2007年初,全家人齊努力,樂樂戒掉了小花被;但小熊維尼又取而代之。
2007年冬,小熊被主人遺失在去幼兒園的路上,我們找了幾天;那幾個晚上,樂樂總是在睡夢中哭醒,找小熊……之后,幼兒園老師送的“小熊2號”上任不久,又被小主人遺失在出游的路上;再之后,巧虎手偶上崗,直到現在……
分析 孩子戀物不是病態
簡單地說,寶寶戀物就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生的行為。寶寶產生依戀行為的時間,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大至3歲之間,其戀物表現在2歲時最為強烈。為什么寶寶會迷戀這些物品呢?因為它們是寶寶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變成黑夜、寶寶想睡又怕失去知覺時,不安全感就會大大增加,此時某些物品對寶寶來說就非常重要。
那么,都是什么樣的物品最容易讓寶寶迷戀呢?大部分是柔軟的物體,是可以讓孩子擁抱、享有絕對操控權的物品,比如他們經常玩的絨布玩具、經常用的杯子、經常蓋的小毛毯等。
孩子戀物只是一種心理需求的體現,并不是病態,會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消失,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態度和強制的方式。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對此不聞不問了。尤其是對于那些與孩子相處時間較短的父母來說,更需要進行一些情感投入。
最容易讓寶寶依戀的物品:
1.乳房、奶瓶;
2.指頭、玩具或拳頭;
3.毛毯;
4.柔軟物品;
5.照顧者的身體
對策 糾正戀物,家長要做八件事
那些對安全物過于依戀的孩子,比如小毛巾不許洗,誰也不能碰,可能嚴重缺乏安全感,也需要心理干預。
父母可以做的 8件事 :
1.盡量減少孩子的獨處時間。
2.睡覺時爸爸或媽媽陪伴孩子并給他講故事,或在孩子的臥室里點一盞小燈,減少孩子一個人獨睡的恐懼。
3.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4.睡覺前給孩子播放舒緩的音樂使孩子獲得平靜以及心靈的安撫。
5.平時多擁抱孩子,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
6.避免硬性讓孩子與父母分開睡。
7.多準備幾個遷移物,如兩三個小枕頭、幾個相似的毛絨玩具,讓孩子難以對某一個“情有獨鐘”。
8.豐富孩子玩耍的對象,擴展孩子的視野,誘導孩子把注意力和興趣對象朝著更為廣泛的方向發展。
下一篇:孩子撒謊可能是求助信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應對孩子的反常情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