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趙女士是一位13歲女孩的母親,她女兒齊齊上初一,今年,因為父母工作調動,將她從許昌轉到了鄭州讀中學,本來能和父母團聚應該是件高興事,但隨著開學的臨近,齊齊的情緒卻沒來由地“暴躁”起來。
據趙女士介紹,齊齊轉去的這所學校是“名校”,雖然齊齊在許昌時學習成績很好,但她和齊齊的爸爸卻一再叮囑齊齊開學后“要努力”、“千萬不要掉隊”。“可能是我們無形中給了她壓力吧。”趙女士說,隨著開學日益臨近,齊齊開始“不正常”了,不僅脾氣暴躁而且頻頻說自己“肚子痛”,但上醫院卻又查不出病因。“孩子出現這種‘癥狀’,家長應該考慮是不是心理上的問題。”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部主任朱曉華說,臨近開學的這段時間,門診收治了不少與齊齊有相似癥狀的孩子。
鄭州市健康教育協會未成年健康教育部負責人周建勛說,“開學恐懼癥”通常表現為拒絕去學校,對學校或教師有強烈的恐懼感,有時可表現為軀體化的癥狀,如惡心、嘔吐、焦慮、恐懼、體溫升高、頭暈、頭痛、腹痛等。這些癥狀多在開學初、臨近考試時出現,嚴重的甚至談及學校就會出現這些癥狀。“‘開學恐懼癥’主要由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過大導致。”朱曉華說,這些壓力和家長的影響、孩子的個性以及生活環境都有關系。如果家長一提到學校、學習等話題,孩子就表現出明顯的厭學、頭痛、思維混亂、體溫升高等癥狀,在醫院又查不出異常體征,就有可能是“開學恐懼癥”。“孩子出現癥狀,家長不要急躁,更不要責怪孩子。”周建勛說,家長應抱樂觀的態度,多從正面的角度跟孩子談談學校和新學期,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這樣可以糾正和改變孩子的一些錯誤認知,逐漸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家長應在開學前調整孩子的生物鐘,做到早睡早起;提前檢查孩子的假期作業。”朱曉華建議,在開學前幾天,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園等游樂場所,多帶孩子去書店,或者一起去購買學習用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患‘開學恐懼癥’的孩子只要經過適當調整,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復正常。如果孩子的癥狀嚴重,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前去就醫,以避免恐學對孩子身心的長期不良影響。”朱曉華說。 □王雁蕊
下一篇:培養孩子耐心的三秘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孫悅: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