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07、孩子性格急躁是媽媽的“功勞”
舉例來說,我們假設孩子把牛奶灑在了媽媽的衣服上,如果這位母親是一位消極的母親,就會對孩子大發脾氣,“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喝牛奶的時候要小心嗎?看一看,這件衣服都成了什么樣了?你這樣學習能學好嗎?” 如果這位母親是一位積極肯定的母親,她就會若無其事地對孩子說:“沒關系,正好,反正媽媽的衣服該洗了。” 孩子們看著媽媽們的這種反應,他們就會知道將來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如何去應對。
孩子們如果是看著這種充滿愛、積極向上的父母長大,就能像他們的父母那樣善于調節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也能減少令他們生氣的事情發生,很好地面對挫折,由此孩子們的攻擊性行為等也能減少,不僅如此,因為孩子們的情感起伏不大,也能集中精力做好事情。與此相反,如果孩子們看著生活態度消極、動不動就大發脾氣的父母長大,他們也會表現出類似的反應,遇到芝麻大點的事情就會生氣發火,就會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所以這樣的孩子出現不端行為的可能性很高,而且由于情緒不穩定也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情。
08、要明確告訴孩子對與錯的行為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短暫的外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媽媽推著幼兒車,背著裝有孩子各種必需品的大包,坐地鐵、乘公共汽車,不一會兒仿佛累得就會變成泄氣的氣球,自己開車也是一樣,如果孩子在安全椅子里哭鬧的話,媽媽們就會分不清紅綠燈。
但是,更令媽媽們犯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到了外面,就比家里還難控制孩子的行動。孩子們好不容易出趟門,那可真可以說是目中無人,目中無媽媽,超市里什么東西都往購物車里裝,哭著鬧著要給他們買這買那,還沒付賬的商品他們也想拆開;飯店里他們不顧周圍大人的冷眼,經常是又喊又跑。
無論媽媽為了這次難得的外出怎么梳妝打扮,只要孩子鬧上這么一出,媽媽們的形象馬上就會有變化。這樣的媽媽們看著那些聲音不大,但能幾句話就能控制孩子的媽媽們,心里不禁生出好奇,好奇她們的秘訣到底是什么。
09、對散漫的孩子說話要清楚簡潔
智云和梓壽還不至于是注意力缺乏過剩行動障礙,但是他們確實存在注意力集中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們注意力維持不了幾分鐘,對需要注意力的游戲或課題,他們適應不了。孩子周圍發生的那些瑣碎的事情,或者不需要他們費神的事情,很容易就能影響孩子,讓他們想入非非,所以他們上課的時候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到上課上,經常發愣,受到老師的批評。老師穿的紅色衣服,就能激起這些孩子們接二連三的遐想,“哎呀!老師今天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紅色真好看!上回我穿來紅色毛衣的時候,別的孩子也都說我漂亮 …… ”
注意力缺乏,當然也會困擾孩子們的學習,即使是一道很容易的數學題,他們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來完成它。他們也經常丟三落四,甚至連作業也會忘記。他們很沖動,不善于遵守規則,只會妨礙別的孩子遵守規則,生氣了也不懂忍耐而很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他們也不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些事情瞬間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也會持續好幾個小時,比如觀看他們喜歡的電視節目或玩電腦游戲。
10、適當的偏愛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勞里?克萊默(Lawrie. Kramer)教授針對135名12歲和15歲左右的哥哥和姐姐們進行了調查??巳R默教授首先向孩子們詢問了父母偏愛的程度,然后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公平,最后針對他們的自信心提出了一些問題讓他們回答。
結果表明,孩子們大都認為他們的弟弟或妹妹得到了父母更多的愛,受到的責罰也更少,同時,也有78%的孩子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說,他們不認為父母站在自己的一方就覺得公平,偏愛其他的兄弟姐妹就認為不公平。
克萊默教授強調說,“父母是否唯獨偏愛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這種偏愛是否公平”,也就是說,如果自己覺得沒有什么理由來獨占父母的愛,反而就會成為問題。
11、放棄通過游戲教育孩子的想法,孩子們是在游戲中進行學習
如果想把孩子們的各種游戲當做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手段,你首先有必要好好觀察孩子們的游戲。父母不應該只看到孩子們的游戲就忙著教育孩子,應該觀察出游戲中的哪些部分需要幫助,比如說,因為孩子們的手指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才會用手掌拿線,所以你不應該給孩子做穿線的示范而應該想辦法操練孩子們用手指拿線;孩子們進行拼圖游戲的時候,父母不應該代替孩子來拼圖,而應該耐心地慢慢教會孩子們如何進行比較,教給他們比較的方法。
有的時候,只要父母摒棄通過游戲教育孩子的想法,對孩子們的游戲表現出關心就已足夠了。孩子們在游戲中學到些什么父母才能感到滿意,但是試圖教孩子們一些不符合他們水平的東西,孩子們的游戲學習就會終止。 父母只要對孩子的游戲表現出關心,參與到游戲中去,孩子們就會自己思考,反而會在游戲中得到學習。
12、減少零食孩子們才能好好吃飯
讓孩子們好好吃飯的方法
如果孩子不愛吃飯,你可以嘗試一下下面的方法,情況會有所改觀。
1.吃飯前減少零食
孩子們的胃要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小,只不過有孩子拳頭那么大,孩子到了3~4歲,他們的胃與嬰兒時期相比,也只不過大了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孩子適當的飯量遠比大人們想象得要少。如果孩子們在飯前吃了再少量的零食,也會減少他們的食欲,所以飯前2小時不應該給孩子吃零食,要把他們的胃空出來。
2.只要孩子到了可以使用勺子的年齡,就應該讓他們自己進食
如果媽媽給孩子喂飯,孩子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電視或游戲上面,吃飯時間當然就會延長,所以吃飯時間應該關上電視,培養孩子們坐在固定的地方,自己慢慢進食的習慣。如果過了30分鐘,孩子仍是不吃飯,就應該把食物撤掉,不再給孩子進食,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孩子們餓了幾頓,反而能使他們吃得更香。孩子們就是不吃飯,他們一天吃的零食,就已經能給孩子們提供身體所需的卡路里,所以如果孩子剩飯了,你也沒有必要追著孩子喂飯,應該致力于培養孩子們養成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集中進食的習慣。
3.增加活動量
孩子們平時活動量少,也是他們感覺不到饑餓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感覺孩子吃得不多,他們也不覺得餓,就意味著需要增加孩子們的活動量。你應該讓孩子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有趣的活動,消耗他們體內的能量,適當地增加孩子們的運動量。
4.嘗試多樣的烹飪方法
如果想讓孩子們吃一種新的食物,就需要15~20次的嘗試。有的孩子不喜歡吃胡蘿卜,有的不喜吃歡豆,有的不喜歡吃海鮮,還有孩子不喜歡吃咸菜等等。對于這樣的孩子,你也不能輕易放棄這些食物,最少應該嘗試2~3次。媽媽應該有耐心,采用不同的烹飪方法,給孩子提供多次嘗試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味覺和嗅覺敏感的孩子們,就更應該有必要采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如果孩子曾經因為某種食物拉過肚子,或者有這方面的記憶,對這種食物的厭惡感就有可能持續一輩子,這個時候,就應該通過不同的烹飪方法,幫助孩子抹掉對這種食物的不愉快的記憶。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什么年齡停止與孩子共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溺愛型母親應該怎么改變自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