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為什么喜歡奶奶勝過媽媽?
媽媽作為最主要的撫養人,如果嘴邊總是掛著“不行”或者“不可以”而讓孩子感到壓力,或者沒有充分表現出對孩子的關愛的話,孩子往往會畏懼媽媽,會和爸爸或其他人更親近。
如果媽媽是主要撫養人,但孩子更喜歡其他人,那說明母子間的依戀關系存在不穩定因素。但如果媽媽不是主要撫養人,比如,孩子是奶奶帶大的,那么孩子愿意親近奶奶是正常的。
周歲前的孩子更喜歡帶自己的人
嬰兒在6個月左右時開始形成對主要撫養人的依賴性。如果帶孩子的不是媽媽而是其他人,那么和其他人形成依戀關系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更喜歡帶自己的人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孩子仍然看見媽媽就不愿意離開,那就要注意那個主要撫養人在撫養過程中是否存在問題。要特別留意孩子和主要撫養人的關系。在此要強調的是,和主要撫養人相比,孩子更親近其他人的時候,依戀關系存在問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是,和媽媽相比,孩子更喜歡爸爸是一種自然現象。周歲前后的孩子運動機能高度發育,特別喜歡利用身體的游戲活動。爸爸往往在這方面更擅長,所以孩子覺得和爸爸一起游戲更有意思,自然愿意親近。
判斷和孩子依戀關系的方法非常簡單,看看孩子疲勞或生病的時候,更愿意找誰就知道了。平時和爸爸或是其他人多待一會兒無所謂,生病或累了的時候還是首先想到媽媽。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孩子找媽媽說明玩累了或是有其他的需要。
2歲以內的孩子通過依戀關系的形成獲得情緒方面的安定感,并形成社會性認識。因此,毫不夸張地說,依戀關系的形成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上班的媽媽
上班的媽媽因為沒太多的時間陪孩子,所以會擔心出現依戀關系方面的問題。其實這種情況下,應該更堅決地幫助孩子和主要撫養人形成穩定的依戀關系。媽媽工作繁忙,實在不能多陪陪孩子,倒不如把孩子交給其他更適合的撫養人,讓孩子在精心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媽媽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會因此而疏遠自己。很神奇的是,你會發現,孩子一過2歲自然會分辨媽媽和其他照顧自己的人,并認定媽媽才是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最好的人。孩子會自發地認識到“媽媽”的存在,認識到這個人才是最愛自己、最愿意為自己付出的人。從此,孩子會在早上揪著媽媽的衣角不讓走,白天會追著媽媽打電話讓她早點回家。這種情況發展到孩子3歲以后,甚至有的媽媽會認真考慮是不是不再上班了,如何和孩子共同度過這段時間成為這一階段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由其他人帶大的孩子不喜歡甚至是害怕媽媽,那么說明其他撫養人給予孩子的愛是不夠的。對媽媽的這種態度反映出其他撫養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其他撫養人的態度對母子關系的影響會遠勝于母親本身的態度的影響力。因此,上班的媽媽不必為不能親手帶大孩子擔心自責,應該多用心尋找一位真正愿意付出心血來愛護和培養孩子的其他撫養人。
下一篇:幼兒為何熱衷“結婚”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解析孩子說話吐字不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