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一提起這句話往往會引起人們的誤解。有的人認為“娃娃”懂什么,對他們進行性教育不是在引誘他們犯錯誤嗎?還有的人認為“娃娃”的性教育,不就是告訴他們人是從哪里來的嗎?其實這兩種理解都是錯誤或者片面的,所謂“娃娃”的性教育其實更大程度上是性別角色的教育。
英國社會學家S·德拉梅特指出,性是指男性與女性的生物特征,是天生的;性別是指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異,諸如在衣著、興趣、態度、行為、才能等方面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把“男人”和“女人”的生活方式區別開來。性別角色是后天形成的,是學習得來的。性別角色發展有一個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人們將文化所要求的性別角色屬性納入自身。但這一過程不是人自發完成的,而是受環境的影響。當環境影響出現偏差時,就可能產生性別角色障礙。
近年來,受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偶像人物李宇春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青少年傾向于中性化:女生變得大大咧咧,看到不滿就爆粗口,遇到不順心的事甚至會大打出手;而男生變得羞羞答答,遇到事畏畏縮縮,毫無一絲陽剛之氣可言。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對于新異的文化有較強的接受和模仿能力,而我們的性別角色教育又相對滯后或者空白。
《易經》中也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說,用在性別角色教育方面其實就是指,男人不能過剛,也要有溫柔的一面;女人不能過弱,也要有勇敢的一面。也就是說,適度的中性,是有利于人的發展的。但是物極必反,如果女人變得野蠻強硬,男人變得退縮軟弱,對自身的發展其實是不利的。
所以,無論家庭還是學校都應該及早重視性別角色教育,讓女孩更像女孩,讓男孩更像男孩。
下一篇:聰明家長學會“愛而不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性意識男孩避免成盲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