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是你讓孩子越來越沒耐性嗎?”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對這個問題給出否定的回答。然而,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卻在日常行為中不知不覺地背離了自己的初衷,使孩子失去了培養耐心應有的環境。
“耐性欠缺”是這么培養起來的
有時候,“愛”也會使孩子“受傷”——在一些父母的意識里,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有求必應,而且越快越好。這無疑帶給他們一種錯覺:我要干什么就得立刻干什么。欲望的溝壑因此越來越深、目標頻繁地轉移,很快令父母應接不暇。一旦制止,必然引來一場哭鬧并以父母的妥協告終。
對孩子欲望的滿足分為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五種。好的教育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習慣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歲以前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如果父母習慣于“即時滿足”孩子,他就難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無法培養起來。因為,耐性需要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學習和自我克制才能獲得。
缺乏耐性會埋下哪些隱患
耐性不足的孩子比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適應性差、喜歡依賴,不容易融入新環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急躁、知難而退甚至暴力的苗頭。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覺,他們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這樣培養孩子的忍耐力
灌輸“等”的概念:1歲左右的孩子不明白“等一下”的含義,他可能指著門、含混地說著:“去外面”。這時可以說:“等媽媽把你的奶瓶洗干凈、裝上水,我們就下樓。”或者:“等你把這小碗蛋羹吃完,咱們就去找小朋友。”對小孩子,媽媽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體的事情,讓他看到:實現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點時間。
延遲滿足 從易到難:培養孩子的耐性要考慮其年齡和承受能力,一點點延長他們忍耐的時間。對1歲的寶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鐘已經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來抗議,就讓他哭上1分鐘;2歲孩子的忍耐力訓練難度稍大一些,媽媽可以給他一個更好的選擇,但他們的愿望要推遲到明天才能實現;而當一個經歷過耐性訓練的3歲孩子提出去動物園的要求時,媽媽不妨準備一個日歷,告訴他:“每天撕下一頁,等你撕下三張,到綠色數字的那一天,就可以去了。”
說出你的理由:讓孩子等待或把正在進行的游戲繼續下去,媽媽應該用簡短的語言告訴他們為什么。比如:“你現在咳嗽,吃了冰淇淋會咳得更厲害,等不咳嗽了才能吃;”或者“把積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樓房’肯定會更漂亮。”
創設一個壓力情境:設立壓力情境是鍛煉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買價格昂貴的電動車,而你的支出計劃中沒有這筆消費,跟他商量:媽媽沒有更多的錢買電動車,但可以買一個便宜的、你也會喜歡的小玩具,如果你能幫媽媽節省生活費,媽媽會很感謝你。如此,孩子心中有了矛盾,開始主動調節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達到心態平和。
制造一點困難:有意識鼓勵孩子做事“堅持”。比如請孩子做稍稍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事,比如3歲的寶寶“走迷宮”失敗了,父母不妨告訴他:這確實有點難,但只要想辦法還是能成功的,爸爸媽媽相信她。然后,告訴他一個竅門兒——反復說:我一定能走出去。借助這一方式,寶寶給了自己積極的暗示,避免半途而廢。
給點“陽光雨露”:在培養孩子耐性的過程中,表揚和獎勵好比“陽光雨露”,因為控制情緒時非常痛苦,當孩子努力克制了自己的欲望,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小獎勵,這是為了他日后能更好地自我激勵。(小塵)
下一篇:孩子很害羞家長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通過行走促進語言發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