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正如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所說,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3歲和7歲,正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抓住這兩個關鍵點,就能夠使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父母應該在3歲和7歲這兩個節骨眼上多下工夫,多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精力,以保證孩子有一個光輝的未來。
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它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業。
3歲和7歲在古代雖然只是一個概數,但是卻已被現代科技證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經做了這樣的一份報告,報告稱,通過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后的性格。這一報告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曾經引起世界性的轟動。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對1000名3歲幼兒進行了面試,根據面試結果,這些幼兒被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5大類。
2003年,當那些孩子26歲時,卡斯比等精神病學家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通過這些人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詳細地調查,結果如下:
當年被認為“充滿自信”的幼兒占28%。小時候他們十分活潑和熱心,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們開朗、堅強、果斷,領導欲較強。
40%的幼兒被歸為“良好適應”類。當年他們就表現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煩意亂。到26歲時,他們的性格依然如此。
當年被列入“沉默寡言”類的幼兒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類。如今,他們要比一般人更傾向于隱瞞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響他人,不敢從事任何可能導致自己受傷的事情。
10%的幼兒被列入“坐立不安”類,主要表現為行為消極,注意力分散等。如今,與其他人相比,這些人更容易苦惱和憤怒。熟悉他們的人對其評價多為:不現實、心胸狹窄、容易緊張和產生對抗情緒。
還有14%的“自我約束”型的幼兒長大后的性格基本和小時候一模一樣。
由此可見,3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兒童心理專家和教育家們把從出生到3歲這個階段稱為嬰幼兒期,這個階段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另外,他們還發現了下面的成長規律:
1. 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歲之前就已經定型,3歲之后變化不大;
2. 智商: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在3歲之前就已經完成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3. 學習:3歲之前是兒童的感覺、記憶和思維的形成過程中最為敏感的時期,3歲之前的學習活動將事半功倍。
4. 身高:3歲之前是孩子身高發展最為關鍵的階段,3歲之前對身高造成的損害將永遠無法彌補。
兒童心理專家和教育家們把從3~7歲這個階段稱為學前期。所謂“7歲看老”是指在7歲時幼兒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7歲之后,基本上就難以重新塑造了。
當然,一個人的性格到成年又改變的情況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畢竟很少,而且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去改變,因此,這就要求父母抓好早教,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具備征戰一生的能力和資本。
卡斯比教授曾經強調說:在0~3歲,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孩子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也就是說,此時父母的行為準則就是模板,它直接決定了孩子一生所依據的行為準則。父母不但要在這個時期關注孩子的行為,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共同心愿?,F在,大多數家長都比較重視早教,但是更多的人只著重于對孩子知識、能力的培養,并沒有看到孩子心理模式的發展,也不關注孩子性格的形成過程,致使早教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拔苗助長。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生是一個完整的心理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從出生開始,到去世結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0~7歲的心理發展情況尤其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廈的基礎部分,直接決定了大廈的風格和高矮程度。父母如果能夠抓住這一關鍵時期,給孩子進行很好的教育,就能夠給孩子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一篇:3歲孩子應該形成規則意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肚疼男孩和一本恐龍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