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過分依賴的習慣,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系。面對孩子的依賴性,父母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依賴行為產生的原因,然后采取正確的措施,讓孩子學會獨立。
【教子現場】
張笑恒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優秀的孩子。為了讓張笑恒能夠集中精力學習,父母可謂是操盡了心,除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父母都會代替張笑恒去干——吃飯時,媽媽會及時地把飯端到張笑恒的手邊;衣服臟了,當然也是媽媽的事;筆記本用沒了,也是媽媽親自去買。到了高中畢業,張笑恒連自己的襪子都未曾洗過,他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而且有時還為自己的這種生活沾沾自喜。
高中畢業后,張笑恒以全縣第一、全省第二的優異成績,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學,那是他夢寐以求的地方。同年的九月,張笑恒和其他剛入學的學生一樣,無比興奮地來到了首都北京。然而大學生活開始不久,張笑恒就遇到了許多困難:他不會買飯,不會洗衣,甚至經常找不到上課的教室,也不知道該如何和同學相處。
雖然好心的同學也在不斷地幫助張笑恒,但還是難以解決他的適應問題,這令張笑恒萬分苦惱。無奈之下,他只好提出了休學,學校根據他入學以后的表現同意了他的請求。
【專家解析】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美國心理學家戴爾說:“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成長,去試驗自己的能力,去學會如何對付危險的局勢。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如果我們過多地做了,就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的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他的自立及信心。”這些都是符合教育規律的至理名言。
缺少動手能力的孩子,過分依賴父母,沒有獨立的精神,當他離開父母后,就會感到手足無措,缺乏主見,不會積極行動,不敢負責任,性格懦弱,這會變成孩子將來事業成功的一大障礙,對生活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動手能力,防止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與習慣。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其實是喜歡自己做事情的。他們喜歡說“我能”、“我自己來”等。父母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大膽去做感興趣的事情。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意志力和責任感,增加他們的基本生活常識和勞動能力,使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和行為負責,真正地長大成人。
別管孩子,培養孩子克服困難,迎接人生各種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實際能力。別管他,給他提供鍛煉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這種“別管”的做法,能讓孩子變得獨立、自主、自強,讓孩子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并從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心。當然這種“別管”絕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圍,尊重他的情感的基礎上。
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給孩子創造自己動手實踐的條件,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己動手去解決,同時,父母要有耐心,對孩子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態度,循序漸進地增強孩子的信心,逐漸提高孩子動手的能力。
【建議父母的妙招】
包辦代替是害孩子不是愛孩子。沒有鍛煉的機會,孩子怎么會獲得相應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鍛煉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是父母最好的家教方式。
支招一:讓孩子學會自理生活
方法示例
胡彥斌是個自理能力很強的孩子,在家里從來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也是勞動小標兵。胡彥斌之所以這樣,得益于媽媽對她的培養。
在胡彥斌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開始創造機會讓胡彥斌自己動手做事。在媽媽的培養下,胡彥斌很早就具有了獨立的勞動意識并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
操作提示
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孩子能自己動手做一些日常小事的時候,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如穿衣、整理玩具、打掃房間、做飯等。不要怕孩子弄不好,也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代勞。孩子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鍛煉,才能發展成一個健全、獨立的人。
支招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方法示例
今天學校大掃除,周杰峰的任務是擦窗戶。老師過來檢查:“周杰峰,你的勞動任務完成了嗎?”“完成了,老師。”他回答得很爽快。可當老師走到窗戶前時,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只見窗戶上條條污痕猶在。老師問:“你知道怎樣將窗戶擦干凈嗎?”“知道。先用濕抹布擦一下玻璃,再將抹布洗干凈,把邊框和槽內擦干凈,然后用紙把玻璃正反兩面擦一遍。”
他把老師說的步驟一口氣背出來。“那你看看窗戶,干凈嗎?”老師說。周杰峰紅著臉低聲說:“不干凈。”他迅速拿來抹布重新擦了起來。可是,幾分鐘后呈現的還是帶有污漬的窗戶,老師只好拿著抹布親自給他作示范,最后總算完成了任務。
事后,老師從周杰峰父母那兒了解到,周杰峰在家是個真正的“小皇帝”,所有的家務活父母全包了。他的鞋子都是沒有鞋帶的,因為他不會系鞋帶。周杰峰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知道,這讓老師感到愕然,也很擔憂。
操作提示
許多父母盡可能地滿足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孩子成長的真正需求。孩子從好奇到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給予的一切,博愛、尊重、義務悄悄地從孩子的心靈中淡化,責任心也慢慢地流失。父母應幫助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做人,不替孩子包辦一切,讓孩子在親自實踐中,培養應有的責任感。
支招三:打消孩子的依賴心理
方法示例
童海燕是一個美麗且聰明的小女孩,什么都好,就是對父母的依賴心理很強,幾乎什么都需要父母幫她做,連每天起床都需要媽媽催促很多次才動身。
有一次,童海燕的媽媽聽說鄰居家的孩子上學起床從來都不需要大人叫,而且一次都沒遲到過。回家后,媽媽當著童海燕的面夸獎鄰居家的孩子,童海燕聽后不服氣地說:“我也能做到。”晚上睡覺前,童海燕把鬧鐘調好,第二天一早,童海燕聽見鬧鐘響后很快就起床了。
操作提示
依賴的心理,使孩子缺少做事的主動性。而孩子既有依賴父母的心理,也有爭強好勝不服輸的天性,父母摸清了孩子的心理,有意在孩子面前夸獎別人,激起孩子不服輸的心理,孩子就會變得主動起來,使父母成功達到消除孩子依賴心理的目的。
下一篇:愛玩才是孩子的天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會遇三個“壓力”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