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亮亮今年3歲了,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嬌慣得不得了。隨著年齡的增大,亮亮越來越不聽話了,他愛吃的菜必須擺在自己跟前,別人都不許碰;晚上天黑了,他不允許開燈,否則他就哭,哭起來上氣不接下氣,然后就吐;亮亮從外面回來,門一開,大喊“我是警察”,家里人迎出來“哦,警察來了”,否則他就哭。
這是一個很小的例子,也是讓很多家長非常頭疼的問題。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后代的出生,第二代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開始擺在年輕父母的面前。一方面,一個家庭中,新生的孩子成為六個家長的掌上寶,老人們對孩子疼愛有加。另一方面,年輕父母不愿對孩子過于溺愛,而希望通過科學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寶寶進入第一反抗期
像亮亮這種不聽話、要求別人順從自己的“小皇帝”作風,一方面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系,另一方面,從心理學上講,與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有關。
據北京東方愛嬰咨詢有限公司濟南公司的推廣主管王莉解釋,孩子兩歲后進入兒童心理發展的“第一反抗期”。這時期的孩子開始特別不聽話,逆反心理強烈。他們處處與父母“作對”,事事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別人如果干涉,他就會發火;他們脾氣頑固、不近情理,一說出想要什么,就非得馬上到手不可,不肯妥協和順從;他們好發脾氣、好耍威風,常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喜歡發號施令。
理智的愛=合理的管束
王莉還說,3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一個關鍵時期,而家長又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塑造者的角色。面對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有些父母對孩子千依百順,覺得孩子長大一點自然就好了;有些父母認為孩子變壞了、不乖了,對孩子的行為橫加指責,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家長應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尋求愛與管束之間的平衡。不能一味地順從孩子,也不能一味地指責孩子,應該仔細研究孩子的心理,科學地管教孩子。只有真正地了解他們,耐心誘導,因才施教,才能促進親子間的和諧關系。
尊重寶寶做的事情
育嬰專家提出,寶寶從2歲起就開始萌生自我意識,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如他們要自己洗臉、自己穿衣等。盡管孩子可能做得不像樣,可能為了自己拿筷子弄得滿身是油,但是家長應該尊重他們,并且給予鼓勵。千萬不可嫌孩子做得慢或做得不好而埋怨孩子或從中阻攔、包辦代替,這樣會傷害孩子正在萌生的獨立性和自尊心,而應該一邊給予表揚,一邊分配他干另外一件事,并向他說明“你還小,等長大了就可以做這些事了”。
家庭成員要口徑一致
在一個家庭里,每個成人對孩子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會有差異。當孩子與父母唱反調時,爺爺奶奶經常成為孩子的“幫腔”,讓年輕父母們無可奈何。濟南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喬蓮榮主任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爺爺奶奶往往以為,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都應該滿足。這樣會給孩子不合理的愿望和壞習慣制造“防空洞”。因此,在一個家庭里,成人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必須口徑一致,不能有任何薄弱環節,否則會增加他們情緒上的反抗性和不穩定性。
堅持原則
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會提出一些不應該提出的要求。例如,在上街之前,明明向他講清楚今天不買玩具,可一到商店,看到玩具,他就非要買,不然就又哭又鬧。這時,家長必須堅持原則,向孩子講清道理,并且趕快把孩子帶走。使孩子明白事先講定的話應該守信用,無理的要求是不能得逞的。這樣他們就會漸漸地懂得在生活中還有“可以”、“不許”、“應該”等一些概念,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下一篇:給調皮孩子多一些寬容與鼓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從心里愿意學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