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兒子龍韜五歲時的一個周末,我正在家里看書,突然他哭著回來了,說剛才在樓下馬姨家打破了一個新杯子,馬姨讓他賠十元錢。我馬上給了他十元錢,讓他送去。后來小馬講,當時兒子到她家之后說:“我爸爸當真了,給你十塊錢。十塊錢挺多,可以買一盒彩笛卷。”小馬說:“可以買兩盒。”小馬沒有當面說破這個玩笑,接受了錢。
孩子在打破東西之后都會有些害怕,小馬開玩笑說打破的東西、很貴,孩子分不清玩笑和認真,他又沒有償還能力,心理上容易產(chǎn)生“負疚感”,這會影響他以后和這家人的交往。所以我給了他十元錢,而且必須讓馬姨收下,一方面這是他為自己的不小心所付出的代價,更重要的是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心態(tài)。
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十歲的兒子正在寫作業(yè),我在看電視。“啪!”我回頭一看,墨水瓶摔在了地上,墨水灑了一地。我沒有動,也沒說話。“呀!”的一聲,兒子迅速跳了起來,一會兒他找來了所有能用不能用的鋼筆,然后就蹲在那里開始用鋼筆吸那濺落的墨水,嘴里不住地念叨著“好可惜啊!”“我怎么這么不小心啊!”直到把那些鋼筆的肚子都撐起來,兒子才站起身,遺憾地說:“不要了。”然后他找來笤帚、拖把打掃了現(xiàn)場。這時我才出手幫了一點忙,但仍然沒做任何評價。
孩子偶然打碎東西,如果責怪他,他就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個理由推卸責任,而我們不評價的話,孩子就要獨立承擔。那“呀”的一聲,那“不要了”的遺憾都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還有一件事發(fā)生在最近,我正在樓下和別人說話,見兒子和幾個孩子一起匆忙跑來了,其中一個孩子看到我就大聲說:“出大事了!程龍韜把人家的玻璃打碎了!”我笑著說:“別著急,這算什么大事。”兒子也很輕松地說:“我沒著急啊,他們柜臺的玻璃早就裂了,一壓就壞了,還扣下我自行車,說要二十塊錢。”我順手給他二十元,并說:“和他們商量一下,讓玻璃店的人去給他們安上。”幾個孩子“嗚呀”一聲跑了,和我說話的同事很擔心地說:“你還是去看看吧,別讓孩子吃了虧。”我說沒關系。半小時后,我到那家書店看了看,柜臺已經(jīng)安好了,兒子看到我就說:“解決了,給了十五塊錢。”并還給我剩下的五元錢。
面對這么一個糾紛,如果家長搶上前去,找到那家書店去討說法,一來對方會當著家長的面把孩子再搶白一頓,二來如果現(xiàn)場爭論起來,孩子會無所適從,而家長解決了問題也會顯得孩子無能。我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人家說他一頓,那是對他的一種教訓,他強調(diào)玻璃已經(jīng)有裂紋而少給五元錢,那是他解決問題的靈活。十五塊錢買到的這種訓練,不是塞翁之失馬嗎?
(程福海)
下一篇:我家有個咬人的“小老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成人化讓家長擔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