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寶貝常常抓著已經用得很臟很舊的東西不放,或者對著一個玩具悄悄傾訴,還會放在身邊愛撫、親昵。如果家長把這些東西從孩子手中拿過來,孩子就會不依不饒、大吵大鬧。家長有沒有為這樣的情況而著急、生氣過呢?兒童的戀物心理是一種常見現象,家長不必過度擔心,但也不能輕視。
很“聽話”的玩具熊
媽媽在帶琳琳看病的路上給她買了個很大的玩具熊,琳琳抱著它順利地完成了抽血、打針、吃藥的全過程,自始至終都沒有哭,護士表揚了琳琳。媽媽覺得用玩具熊陪女兒看病的辦法很管用,于是,下一次就醫的時候又帶上了“大熊”。這一天,四歲的琳琳要在幼兒園里注射流感疫苗,老師帶她去醫務室,她卻說什么都不肯,哭鬧著找老師要“大熊”。老師從玩具柜上拿了個玩具熊給她,也無濟于事。
孩子從幼年期開始就需要得到關愛,更需要得到肯定。琳琳對玩具熊的依戀,起初是源于一次看病時被夸獎的經歷,這一經歷又因重復上演而加深了琳琳的印象,讓她產生了一種條件反射,認為將“大熊”與“就醫”聯系起來,痛苦就會減輕,并且會得到大人的肯定。同時,孩子生病時會對自己產生“憐愛”、“同情”的心理,“大熊”的存在能夠讓琳琳將這種“同情”轉移到他人身上并可以盡情釋放,久而久之,琳琳就離不開“大熊”了。
如何讓琳琳自愿離開“大熊”的安慰?家長不妨試著在就醫時故意讓琳琳了解其他小朋友的情況,告訴她“別的小朋友打針就不用大熊陪著,他們真勇敢”一類的話。希望得到肯定的孩子就會轉移自己獲得認可的方式,放開“大熊”的手。
不離身的小花被
桐桐有一條漂亮的小花被,它是桐桐的襁褓,六歲的桐桐從出生以來就沒離過身。三歲之后,這條被子對于桐桐來說已經很小了,但只要在家,桐桐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和它在一起,要么把它鋪在小椅子上,要么把它疊起來當枕頭。一開始,家長沒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也就聽之任之了。但現在桐桐快要上小學了,仍然離不開這條小被子,家長才覺得有必要糾正桐桐的行為,每天把小花被東藏西藏,然而除了換來桐桐的大哭大鬧之外,毫無收獲。
小被子陪伴了桐桐五年之久,不但是他的好朋友,更幾乎等同于親人。
專家建議,消除孩子對物品的依賴,應當逐步進行,不要采取強硬措施,如果讓孩子一下子失去“依靠”,會產生恐懼、悲觀的情緒。家長可以用其他相似的被子代替舊物,再逐漸用其他物品代替。專家同時提醒家長,在為孩子準備生活用品時,最好準備多個“備份”,防止孩子對某一物品產生過度的依賴情緒。
能“催眠”的舊毛衣
每到幼兒園開學時,張老師都會發現小班的新生會帶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給自己“做伴兒”。通常,張老師都會用其他更有趣的玩具或游戲讓這些東西在一個星期之內失去對孩子的吸引力。然而,小一班的苗苗實在讓張老師頭疼:他帶了一件舊得發黑的毛衣,每到睡午覺時就要把它圍在脖子上。只要張老師試圖把毛衣拿走,苗苗就會馬上驚醒,大哭不已。半個月過去了,張老師想了好多辦法來轉移苗苗的注意力,情況卻毫無改觀。
張老師在苗苗媽媽那里了解到,苗苗的爸爸工作很忙,經常要去外地出差。在苗苗一歲左右的時候,爸爸經常抱著苗苗睡午覺,那時是冬天,苗苗爸爸在屋子里就穿著這件毛衣。之后,每到爸爸出差的時候,苗苗一睡覺就要緊緊抓著這件毛衣不放。由于毛衣被苗苗用得很臟了,媽媽洗過一次,苗苗卻哭鬧著說:“沒有爸爸的味兒了。”因此,媽媽只能讓這件毛衣陪著苗苗上幼兒園,并且讓它一直這么臟下去。
張老師趁苗苗爸爸不出差的時候和他談了一次,告訴他,苗苗對毛衣的依戀,其實是對父愛的渴望,是一種“皮膚饑餓”的表現。如果爸爸不能和孩子朝夕相處,就要在父子團聚的時候多進行肢體交流,同時必須由爸爸向孩子講清“舊衣物會產生大量細菌,很不衛生”的道理,這樣,依戀父親的孩子就會聽爸爸的話,脫離對毛衣的依戀。
丟不掉的橡皮擦
四歲的笑笑是個公認的“神童”,不但認識了400多個漢字,還會寫字,而且寫得很工整。但是,笑笑寫字的時候,必須要拿著一塊熊貓形狀的香味橡皮,不時地涂涂擦擦。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橡皮被用得只剩下一個熊貓耳朵,幾乎拿不住了。媽媽給笑笑一塊新橡皮,但笑笑就是不肯扔掉那個小“耳朵”。如果媽媽把它拿走,笑笑就苦著臉不肯再寫字。媽媽想不通:笑笑并不是個節約到“吝嗇”的孩子啊,為什么會對一塊橡皮如此珍惜?
其實,笑笑并不是“珍惜”橡皮,而是抵觸寫字。笑笑最初開始練習寫字的時候,離開了平時玩慣了的玩具,不得不與紙筆做伴,對于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有點枯燥。那時唯一與玩耍相關的東西,就是這塊熊貓形狀的橡皮,它是文具,但更像玩具。笑笑一直拿著它,其實是要保留一份玩耍的權利。
與其讓孩子離開對舊文具的戀戀不舍,不如多給孩子留一些玩耍的時間。專家建議,家長最好嘗試轉移、交換的方法,慢慢減少舊物的使用頻率,幼兒園老師也應當盡量設計各種有趣的游戲,消除孩子的孤獨情緒,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將寶貝的注意力轉移到集體活動中,這是消除戀物心理的關鍵。
下一篇:孩子不愛學習該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你是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