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這首耳熟能詳的童謠《兩只老虎》,我們小的時候就喜歡唱;現在,又滿心歡喜地教孩子唱。
童謠里面的老虎怪怪的,要么沒有耳朵,要么沒有尾巴,一點都不可愛,那它們到底有怎樣的魔力讓我們代代傳唱呢?在“中德精神分析培訓班”進修期間,德國老師讓我們分4個聲部來演繹這首《兩只老虎》,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對這首童謠有了全新的認識。
1。什么階段的孩子最怕“老虎”?
德國老師介紹,這首童謠來自于精神分析的發源地——德國,并與幼兒的心理發展息息相關。
在兒童心理發展的過程中,3~6歲是“恐怖敏感期”,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會對“鬼怪、猛獸”產生莫名的恐懼。有時這種恐懼是非理性的,在大人們看來是無憑無據、沒有必要的,但也許正是這種無中生有的和無法自圓其說的想象,使孩子們感到莫名的恐懼。
《兩只老虎》中的“老虎”可以視為猛獸的象征。除了童謠之外,一些古代的神話故事中也常有鬼怪、猛獸出沒,比如:一條火龍橫空出世,一頭獨角獸威力無比,等等。這些影像會投射到孩子的內心世界里,引發令人毛骨悚然的想象。在孩子的感覺中,一些猛獸、妖魔鬼怪似乎真的會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2。如何幫助這一階段的孩子?
3~6歲的“恐怖敏感階段”非常特別,幾乎會出現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只不過由于個體感受的差異,有的孩子表現得比較明顯,有的則比較輕。為了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直面恐懼,通常的做法是:
盡可能詳盡地描述恐懼的對象。描述的主體不是爸爸媽媽,而是你的孩子。當孩子能夠詳盡描述他所害怕的東西時,他的恐懼情緒就已經減少一半了,因為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為恐懼對象起一個名字。起名字是一個掌握主動權的策略,把恐懼情緒具體化、擬人化。當我們可以去命名一個對象的時候,感覺上就已經拉近了彼此的關系。
與恐懼對象打個招呼。這一步對孩子很重要,意味著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而且是邁出直面恐懼的關鍵一步。
3。《兩只老虎》能為孩子帶來什么?
一首兒歌或童謠,其實還可以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不同的時期起到不同的作用,就像我們的國歌,每當她在重要場合響起的時候,每個國人的心里都會掀起莊嚴而澎湃的情感波瀾,并從中獲得一種能量。
當孩子們開始哼唱《兩只老虎》的時候,在他們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一種情境:兩只殘疾的老虎,一副落荒而逃的狼狽相,威力大打折扣……這種形象上的描述,讓孩子們感覺身為猛獸的“老虎”不再那么令人恐懼了。
心理學家認為,只要能夠將內心的負性情緒用象征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情緒就有得以處理和改善的機會。而這首童謠,不論采用哪國的文字,歌詞都是那么瑯瑯上口,十分便于幼兒習唱,因此孩子們很容易地將內心的恐懼情緒象征化。因此,《兩只老虎》為孩子們帶來的其實是從心理上戰勝恐懼的能量。
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恰巧身邊走過一個3歲的小男孩,手舞足蹈地唱著:“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望著他稚嫩的身影遠去,不禁感慨:心理學真是無處不在,人類是何等的智慧啊! 文/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工作室 郭 茅
下一篇:寶寶一生氣為啥愛撞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信任孩子就是信任生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