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不記得是誰說過:“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雅兒媽媽是個愛女如命的好母親,對女兒的關心無微不至。可為什么乖巧雅兒卻抵制媽媽的幫助,還說媽媽“不懷好意”呢?
兩面性格的女孩雅兒
雅兒,是某學校的初一女生,一看就是那種很乖巧的女孩。學習很認真,但學習的靈活性不夠好。
雅兒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明顯的兩面性,一方面在媽媽面前非常乖巧,很愿意跟媽媽配合;另一方面在某些問題上反叛性非常強,比如學習上做作業的時候,她非常抵制媽媽給予的指導。
雅兒的媽媽曾經是一名老師,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后來辭職下海,自己做生意也做得有聲有色。她說話做事情干凈利落,讓人一見就覺得是個很精明的人。
這么一位精明的女人,遇到這么一位乖巧的女孩,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搭配,媽媽應該比較容易輔導孩子,但事實上恰恰相反,孩子在學習時根本不愿意接受媽媽的輔導,孩子說媽媽“不懷好意”!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不好嗎?
雅兒的媽媽由于做過多年老師,對教育對孩子有很多的經驗,所以在指導孩子的時候,往往有很多方法。但這些方法效果并不好,她把原因歸于自己的孩子自己教不好。
溝通的時候,媽媽抱怨孩子做作業特別慢,應該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孩子往往兩個小時都完不成。每次媽媽試圖幫助孩子的時候,孩子總是抵制,不愿意接受指導。
媽媽還抱怨說自己很關心孩子,給孩子買了很多書,買的都是好書,而且花了好多的錢,有世界名著,有古典名著……但孩子不看。
媽媽自我感覺跟孩子的關系還不錯,孩子有事情總愿意來跟媽媽講。
臨床診斷:讓孩子感受到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孩子在感受媽媽的“言外之情”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什么一心愛孩子、一心想幫助孩子的家長,卻被孩子認為是不懷好意?
家長們愛子心切,所以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就往往會表現得很著急,說話的時候難免帶著情緒,而孩子在聽大人說話的時候,會非常敏感地感受到家長的情緒。一旦孩子感受到家長心里責怪的情緒,他們心里就會產生負面的反應,就會自然地抵制家長的指導。
媽媽的誤解造成孩子的緊張
雅兒的媽媽當然是愛孩子的,而且她付出了很多在幫助孩子。但孩子為什么不接受呢?
做過老師并不一定就真的懂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幫助孩子快樂地成長。不論我們做了什么,如果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那么我們就應該檢討自己的做法是否恰當。因為孩子沒有錯,只有我們的方法才會錯。畢竟是我們在幫助孩子。
媽媽覺得孩子做作業慢,孩子就真的很慢嗎?咨詢中,孩子斷然否定自己做作業很慢。媽媽為此提出證明,說有一次別的同學都很快做完了,就只有雅兒沒有做完。雅兒說,那一次只是一個特別情況,平時自己做得一點都不慢。
這個問題推而廣之,我們覺得孩子壞、不聽話、不誠實……,孩子就一定是這樣嗎?我們會不會錯了還在自以為是地堅持?我們堅持說孩子不好,就能幫助孩子了?
因為媽媽老說孩子做作業慢,每次媽媽一過來,孩子就特別緊張,心里很不舒服,覺得媽媽又來找茬了,所以孩子說:媽媽“不懷好意”!
成人化的思維強加給孩子
關于媽媽買了書,孩子不看的問題,我問媽媽,在買書之前有沒有問過孩子想看什么書?媽媽說,沒有,但自己買的都是應該看的好書。我反問這位媽媽,“您買的一定是很好的書,我相信。但我們覺得是應該看的好書,孩子就應該喜歡看嗎?這些書是買給孩子看的,還是買給自己看的?如果買給她看,怎么會不征求一下她的意見?”
至于媽媽覺得孩子跟她關系很好的問題,我問媽媽:孩子遇到困難、挫折、丟臉事情的時候會跟您講嗎?媽媽說這倒沒有,往往是她考試不錯了才來報喜。孩子遇到困難、挫折、丟臉事情的時候,是她最需要安慰和幫助的時候,她為什么不來找您?現在孩子剛剛初一,很快就進入青春期,如果將來她在戀愛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嚴重問題,她會不會給您講?如果不跟您講,您認為她自己處理得好嗎?您是希望她將來遇到問題找您幫忙,還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媽媽一下子急得額頭冒汗了!
育兒建議:愛體現在平等的與孩子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己非常強的偏見。我們經常基于自己的偏見在處理跟他人的關系,當我們執著于我們的見解是正確的時候,唯一做的就是要讓對方聽自己的,要讓對方改變。但我們忘了,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是這樣充滿偏見的人。
接納孩子的全部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缺點,如果我們要等到孩子變成完美的時候才接受他,也許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接受這個孩子。孩子就是這樣的:調皮、不聽話、撒謊、貪玩、逃避責任、自私……
接納孩子,這時候,孩子的心就為我們打開了。只有孩子的心為我們打開了,我們才有可能對他們提供幫助。
我們可能是錯的
任何我們自以為“天經地義”的事情,都可能是錯的,尤其是,都可能有人認為是錯的。每個人當然有權利認為一件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如果我們一直扮演著正義偉大的角色,我們就一定會把我們的交往對象——我們的孩子當成邪惡的改造對象——不知不覺中就這么做了。孩子們當然不高興,所以他們就會抵制。當我們承認自己一定可能是錯的時候,我們會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問題,只要孩子跟我們的觀點不同,我們就應該很認真地聽取孩子的意見,只要看到孩子的見解有道理,我們就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認真改正。
只提出操作建議
什么是建議?
建議是對對方有好處的、可以操作的、可聽可不聽的提議。什么是對對方有好處?就是對方自己覺得對自己有好處,而不是別的什么人覺得對他有好處。
可以操作的意思是,如果對方照著這件事情操作,就一定會得到改善。而不是只提出了目標,沒有操作建議。
可聽可不聽的意思是,我們只有權力向對方提出建議,對方當然可以不接受。如果誰覺得自己的話,對方一定要聽,您就等著吧,早晚有一天,對方一定會不聽了。
(本文案例系真人真事,真實身份已隱去。)
專家介紹:
唐曾磊:學者,著名教育專家,平等思維創始人,三倍快速學習技術創始人,現任國家養成教育總課題組副組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項目專家,全國養成教育示范基地總負責人。
下一篇:治療孤獨癥6歲前是關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愛撒謊父母真頭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