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我們去超市吧?”當寶寶剛會說話時,媽媽和家人一定很開心,但學齡前的寶寶們對去超市的概念并不清晰,有的寶寶懷著各種好奇愛拿東西,顏色鮮艷的、自己想要的,有的則非要在超市吃東西,還有的則連家長都沒注意到,到了超市門口,居然發現孩子拿了沒結賬的小糖果之類的出門,非常尷尬。對于寶寶們的這些行為,家長們的態度各不相同。
認賬型
讓孩子先吃出門結賬
超市賣場內,人們偶爾會看到有些寶寶拿著個兒童牛奶在喝,“我一般是讓寶寶先喝,等出門的時候我們拿著空盒子掃條形碼。”在超市購物的岳女士介紹,“我女兒1歲多時喜歡上了逛超市,那時候比較小,我們會帶著奶瓶出門,餓了就給她先喝上,大了以后,慢慢有了這個習慣。”
據了解,起初,岳女士是受不了孩子的鬧,“她那時候還小,根本不懂事,要是在公共場合太吵鬧會打擾別人,所以我們就覺得這么處理,反正不是不認賬,我們會付錢的。”
立馬制止型
芊芊喜歡去超市,一會兒拿起這包餅干放下,又換一樣。“有一次,自己捧了盒酸奶鉆來鉆去四處找出口,被奶奶及時發現了。”芊芊媽媽介紹,女兒才十九個月,對錢、付錢根本沒概念,“但是,奶奶非常嚴格,因為擔心芊芊拿習慣了到其他商店或人家家里也亂拿東西變小偷了,所以有次上午又去超市時,奶奶訓了芊芊一頓,好像還打了手心,芊芊大哭一場。我雖然覺得這么教育不明白事理的孩子可能效果不大,但是對于孩子不懂得規則,我們的確應該及時制止。”
不認賬型
孩子吃完包裝隨便扔
“有一天我逛超市,看見一個孩子的奶奶把孩子喝過的牛奶包裝盒直接扔進了促銷籃里,轉身就走了。”王阿姨介紹,“我覺得這樣有些不太好,孩子不懂,大人也不能不懂啊?”
“有一次,我看見有個孩子在稱巧克力的柜臺現場剝包裝,家長看到了也不管。他們雖然也買了,但臨走時,孩子手上還拿著沒拆開的那個巧克力呢!東西倒不值錢,但是超市不像菜場,菜場有些水果店老板會愿意請你嘗一嘗什么的。那對夫妻領著孩子結完賬之后,孩子直接拿了巧克力出了門,家長還在門口直接給孩子剝開吃了。”家住西區的秦女士介紹,“說實話,這一般看到的是小孩子,可能連幼兒園都沒有上呢,兩三歲的樣子。”
專家
家長及時引導很重要
揚州機關三幼園長沐文揚介紹,學齡前的兒童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的行為主要跟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有關。
“幼兒園的中大班有超市、小醫院、小菜場之類的社會性課程和決策游戲,為的就是在游戲中讓孩子學會社會性的規則。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只是好奇或是當時的需求,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和說明,他們就不會養成很好的習慣。”沐文揚介紹,“對于中班以前的寶寶,建議家長要說明‘買單了付錢了才能吃’或者‘到門口才能吃’,引導幾次,孩子就會明白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及時正確引導對孩子會非常有效。”
幾種適合家長引導的方法
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不僅限于語言教育,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唐潔推薦了以下幾種教育引導方式。
A 讓孩子付款
在超市里,讓孩子拿一件小東西,在收款臺前,媽媽將錢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付款,加深孩子買東西要付款的印象。
B 嚴重警告
別指望說過一次,孩子就能記得住,他們可能經常犯這樣的錯誤。這時,家長的吼叫、責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家長需要反復和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這種事情的危害性。你可以對孩子說:“你這種行為不好,如果大人也這樣就叫‘偷’,警察看到了,要被抓起來的。”如此一來,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C 彌補錯誤
當發現孩子拿了別人或超市的東西后,要和孩子一起到那里,讓孩子親自將東西交出來,并要求他說:“對不起。”
D 剝奪權利
假如孩子從超市里拿了一顆棒棒糖,為了使他記得更深刻,罰他幾天內不能吃棒棒糖,剝奪他這幾天吃糖的權利。
E 獎勵
所有的孩子,必須學會控制不能拿走別人東西的欲望。當孩子和你一起去超市時,你要及時提醒他,孩子也能強忍著自己的喜好,不去打開飲料的包裝,那你應該表揚他,并且允許孩子選一樣他喜歡的東西作為獎勵。 記者 屠明娟
下一篇:孩子為何不愿與父母交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必知這十大心理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