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傳統觀念中,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廣州市海珠區啟創社會工作發展協會近日開展的“收集幸福·青少年幸福感社會調查”結果卻顯示,當代青少年的“不幸福感”存在于家庭、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些特殊范疇,“不幸福感”比重甚至超過“幸福感”。
26%孩子與家人相處不和諧
在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方面,調研人員發現,在青少年心目中,家庭關系的和諧,尤其是父母關系的和諧,是家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即“父母關系融洽”遠比“家庭經濟條件好”重要;另外,青少年中非獨生子女與家人的關系更為和諧。
但是,調研中卻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對幸福的感受不高,總體上約有26%的青少年與家人的關系不和諧。其中,有約16.4%的受訪者表示與家人關系“一般”,主要是自己照顧自己;有約1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與家人的關系“不好”,甚至會出現摩擦和沖突。
超六成孩子學習有困難
調查顯示,45.6%的受訪青少年表示在學校的生活幸福,25.3%的青少年表示非常幸福,但有22.10%的受訪者表示幸福感一般,不到7%的受訪者表示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
青少年在學校生活究竟遇到什么煩惱?數據顯示,青少年在學校生活的煩惱主要來源于學習——有25.4%的受訪者覺得“學習任務輕松”,卻有56.4%的受訪者覺得“學習有困難”,有9.8%的受訪者覺得“學習困難很大”。
調查顯示,34.1%的受訪青少年表示“學校學業壓力太大”,20.1%的表示“學校的課程無聊”,有18.1%的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還有11.75%的受訪者表示學校“缺少休閑娛樂的時間”。此外,還有受訪者稱,在學校“與老師關系不好”“缺少學習升學目標”“缺少要好的朋友”等。
缺乏人與人的交流
超出調研人員預想的是,青少年的“不幸福感”還存在于社區人際關系方面。關于青少年對社區生活狀況的感受和評價中,有近25%的受訪青少年表示社區生活的感受“一般”“不幸福”或“非常不幸福”。調研數據顯示,23.6%的受訪者認為最不滿意“社區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許多的被訪青少年表示鄰里之間互不相識,甚至有些社區內鄰里因利益糾紛關系緊張。
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算幸福?調研人員發現,有28.8%的受訪青少年希望通過“實現自己的理想”去尋找幸福,有16.6%的認為“自由自在生活”就幸福。另外,有孩子說,“周游世界”“平淡安定生活一生”也算幸福。
關于如何讓自己更接近幸福,孩子們也有自己的答案——39.2%的受訪者認為“知足常樂,盡可能減少欲望”就能幸福;10.9%的則認為“我行我素,不管別人說什么,開創自己的生活風格”;有38.7%的認為“努力爭取,在現有條件下,爭取想要的生活”;另外還有11.2%的認為“不胡思亂想,腳踏實地生活就好”。
本次調研對象的目標群體是13~19歲的初、高中學業階段的在校生。
下一篇:別讓所謂的“神奇”忽悠家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開學季議家長焦慮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