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些家長發(fā)現(xiàn),本來暑假是讓孩子好好休息休息的,可誰知孩子越休息,精神越不好,這就是“假期綜合征”的表現(xiàn)。
假期綜合征時常出現(xiàn)
“開學前,出現(xiàn)身體不適”、“不愿意上學,上課打盹、干什么都沒興趣。”近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濟南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周秀琴告訴記者,每年開學前和開學初,她都能接到不少學生和家長的咨詢。暑假開始后,不少學生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一下子沒了,便改變上學期間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睡到接近中午才起床,早飯、午餐合二為一,然后就泡在網上,一坐就是一天。這種生活方式會讓人的神經處于抑制、惰性狀態(tài),時間久了就興奮不起來了,再加上不規(guī)律的生活節(jié)奏,就會讓人感到疲勞。每年開學,都會有一些孩子因為這種休息方式導致開學時不適應,往往需要兩周到三周的時間才能調整過來。
周秀琴說,提到開學,多數(shù)孩子存在懼怕、逃避的心理,或因為假期作業(yè)還沒完成、又將開始緊張的學習等情況,從而表現(xiàn)出慵懶、茶飯不思的消極“癥狀”,嚴重的甚至會產生開學恐懼,比如對學校產生恐懼,頭痛、惡心等等。家長幫孩子調整身心狀態(tài),首要做的就是調整作息時間,根據(jù)上學的時間來合理安排,督促孩子晚上早睡,早上早起。“不能再讓孩子貪玩睡懶覺了,否則開學后容易遲到。”其次,很多孩子的暑假作業(yè)還未完成,甚至都不清楚還有哪些作業(yè)未完成。她建議家長應提醒學生及時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如果未完成要抓緊查漏補缺。
另外,為避免“假期綜合征”的出現(xiàn),周秀琴建議學生最好對新課程做預習,找回學習感覺,讓身體和心理都有所適應。
科學引導三步走
客觀說,“假期綜合征”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現(xiàn)象,別說尚無自控能力的小孩,就是大人,每逢小長假一過,也會精神慵懶,四肢乏力,人在上班,心卻還在放假。既然如此,我們就要遵循生理、心理規(guī)律,順勢利導,給孩子一個調整的時空。那么如何在暑假的最后時期收好心思,免受“假期綜合征”的影響呢?專家認為,科學引導分三步:
第一步,調整作息時間。由于長假期間,生活秩序與平時上學期間不同,晚上可以看看電視,上上網,早上難免就貪睡晚起。如果生物鐘不及時調整,那么開學后上課就會遲到、打瞌睡。因此,家長要及時關閉電視、網絡,與孩子一起調整家庭作息時間,按照平時上學時間正常就寢、起床、飲食,以免開學后生物鐘錯亂,影響學習。
第二步,擬定計劃目標。父母與孩子一起協(xié)商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譬如跟孩子一起制訂一份課程表,一方面,掃尾暑期作業(yè),溫習上學期的一些基本知識點,如語文的名句、英語的單詞、數(shù)理化的概念、公式、公理等,另一方面,同時預習下學期所學的內容,譬如語文、英語誦讀課文,數(shù)理化預習前幾章,標出困惑處,以便新學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第三步,平等地互動交流。父母不管手頭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擠出時間與孩子平等交流,與孩子一起分析過去一學期優(yōu)缺點,怎樣揚長避短,共同制訂新學期目標,短期目標是什么,長遠規(guī)劃是什么,哪幾門課的成績需要再提升,自己競爭伙伴是誰,新學期能否培養(yǎng)一種特長等等。在循循善誘中引導孩子樹立信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與欲望。
總之,父母幫助孩子擺脫“假期綜合征”,宜耐心、細心,不宜暴躁、粗心,宜鼓勵,不宜埋怨,宜理解,不宜武斷,宜啟發(fā),不宜填鴨,但愿所有孩子在父母和風化雨的收心教育下,有條不紊地擺脫“假期綜合征”,盡早投入到緊張而愉快的學習生活中來。
下一篇:小學生流行“成人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果粉”氣哭母親,誰當反思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