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育兒能省心?全靠媽媽夠細心!
問題來了:我女兒今年三歲半,平常主要是奶奶帶,自從兩歲開始就黏我了,越大越黏,我一下班回家,她就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柔聲教育她或者打罵她都沒用。請問,你有什么好辦法治黏嗎?
明月支招:
按照三歲半孩子的認知能力,如果你做到了上班出門跟她擁抱道別,下班后也按承諾的時間回家,細心照顧她的飲食起居,那她在安全感上就不會出太大的問題,除非是生活中發(fā)生了什么事刺激到了她的神經,激發(fā)了她的恐懼感——有沒有人經常在孩子面前叨叨“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話?或者,她只是有一次從噩夢中驚醒后你沒有及時去安慰呢?
面對她的黏人,你時而柔聲細語,時而大聲打罵,很難讓她對你的態(tài)度有一個穩(wěn)定預期,有損于安全感的建立。你不妨先安靜心神,好好想一想,孩子哪些情感要求是可以滿足的,哪些是不可以滿足的。在我看來,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她玩游戲,幫她洗澡,給她講睡前故事,甚至陪她睡一會,這些都是可以滿足的。但你不必事事都要征求她的意見,這會縱容她要控制你的愿望。
當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情感要求時,怎么處理她的情緒就至關重要了。兒童心理學家的招數(shù)只有六個字——“溫和、耐心、堅定”,比如,在洗澡前知會她一聲,告訴她媽媽洗完了就馬上陪她,然后,不管她哭得多厲害,你都要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如果你洗完澡后她還在哭,那不妨陪她一會,但不要央求她不哭,更不要因為她哭而對她咆哮。這樣溫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其實就是用行動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但你的要求太過分,媽媽不能滿足你。”長此以往,孩子對你的反應就會有一個穩(wěn)定的預期,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信任和安全感,會更加牢靠。
還有一種情況是:她缺乏一個豐富的環(huán)境,來滿足她探索和學習的需求,一旦孩子開始興致勃勃地涂鴉、疊積木、做手工、甚至玩水玩沙以后,對大人的依賴就會大大減少,你不妨在這方面也下點工夫。(明月,專欄作者)
下一篇:孩子玩“性游戲”有利心理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頂頂嘴腦瓜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