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行為現象15不愛“打招呼”
典型表現
遇到親戚鄰居,家長讓孩子打招呼時,孩子不配合,甚至逗他,他也不從。
成因
如果排除了心緒不佳、叛逆、不喜歡當事人等原因,孩子不喜歡跟別人打招呼,可能有如下幾種可能:
1 孩子性格內向,羞于叫人。
2 孩子平時的生活圈子比較封閉,很少跟別人發生交往,遇到陌生人容易緊張。
3 父母之前忽視了禮貌教育,遇到熟人又拉著寶寶“倉促上陣”,寶寶不知道遇到熟人應該問好的道理,也不知如何應對選擇了本能的排斥。
對策建議
1 如果孩子拒絕叫人是性格使然,家長就不要強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只要孩子在以他慣常的友好方式作出反應,家長就不必介意,性格不是一天能改變的,我們應該給孩子時間。
2 平時多給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幫助他消除見到陌生人就緊張的心理。
3 家長平時注重言傳身教,學前期的寶寶雖然尚難聽懂大道理、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特別強,而且容易在家長的影響下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基于他們的這個年齡特點,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禮貌待人的言行示范,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偷學”了去。
4 孩子拒絕叫人時,千萬不要當眾批評孩子,那樣容易讓孩子把打招呼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聯系起來,進而產生對這種禮貌言行的消極態度,今后遇到這種情況,會更加容易逆反!比較妥善的做法是:化尷尬為教育契機。比如,當孩子拒絕跟阿姨打招呼時,面對等待回應的阿姨,家長可以先“替”孩子跟阿姨打招呼。一般而言,聽到家長替孩子說的“阿姨好”,阿姨就反過來跟孩子打招呼,在這個互動過程中,被阿姨招呼的孩子不僅可以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還可以從家長那里學習到如何跟別人打招呼,甚至“反思”自己的不足,家長也可以在事后及時對孩子進行相應的禮貌教育。相信幾次這樣的反復之后,孩子再看到陌生人的時候,以往金口難開的狀態定會有所改觀。
下一篇:孩子對家長不必“言聽計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人洗澡BB愛偷看咋應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